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85
浅析如何改善中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摘 要] 我国中小企业在融资中处于弱势地位,融资环境比较困难。本文即从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出发,通过分析中小企业与股东、银行、政府等各方的融资关系,进而探讨缓解我国中小企业融资困难问题的关键——中小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以及信用文化的建设问题。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环境,信用文化
中小企业的融资类型
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按规模大小可以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等。从运作资金的性质来看,任何性质企业的资金总是由权益性资金和债务性资金两大部分构成,中小企业也不例外。
中小企业的权益资本指企业的自有资金,是企业依法长期拥有、自主调配使用的资金,包括资本金、资本公积金、盈余公积金、公益金以及未分配利润等。中小企业的债务资金可以进一步细分为直接债务融资和间接债务融资两类。直接债务融资包括业主贷款或主要股东贷款、商业信贷、亲友借款、内部职工借款、商业票据发行和债券发行募集资金;间接债务融资则包括商业银行贷款、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贷款、融资租赁资产等形式。
二、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
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不仅仅是由于投资体制的原因,也不仅仅是由于金融体制的原因,而是一个涉及多方面制度的综合性问题。鉴于中小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通过政策集成推进制度建设,在较短时期内切实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主要体现在以下各方面:
第一,我国证券市场进入门槛较高,中小规模企业在金融市场上发行证券的交易成本太高,使得中小企业难以涉足该市场。降低交易费用的有效方法,主要是降低中介机构市场进入的“门槛”,通过市场选择和市场竞争的方式使交易成本下降。
第二,信息不对称问题在中小企业中比大企业表现地更为严重,这使得中小企业在寻求正式的债务融资时常常面临信贷配给造成的债务缺口。缓解信息不对称需要银行用监管、合同管理、抵押要求等多种技术改善。政府在这方面起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对利率放松管制或采取自由化的政策,促进金融机构竞争和赋予金融机构对风险定价的权力,这些将有利于降低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特别是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