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1、企业偷漏税除了加强企业自身建设外,其它机构有哪些权利和义务对企业偷漏税进行防范?
答:加大处罚力度,把侥幸心理扼杀在摇篮里。对于重大案件,税务部门要联合公安、工商等部门一起查处,情节严重者可以实行财产处罚和人身处罚双重措施,由于财产处罚对犯罪者来讲无关痛痒,所以可以从拘留、降低信用等人身处罚着手。再者,处罚只限于自身知晓的话对社会其他尚未构成违法者的威慑力不够,那就错失了一个最佳的税法普及机会,纳税人不以为然,认为与违法还相差十万八千里,因此,对于事发性高的案例应该借助电视、广播、网络等媒体予以曝光,在社会形成威慑力,这样才能提高纳税人自主纳税的自觉性。
2、企业偷漏税的成因都有哪些?是必然还是可以规避的?
答:第一种是举报。比如消费者举报不开发票,还有很大比例的是离职的财务举报了老东家,在中小企业中更是存在竞争对手举报等。
第二种是查上下游企业的时候连带查出问题的。比如查到虚开发票的企业,接受虚开的抵扣方就肯定有问题,不管是主观故意还是不知情,都会被牵扯出来。不知情的要做进项转出,故意的可能要坐牢;还有就是查关联公司的时候,很可能整个集团存在筹划偷漏税的情况,一抓就抓了个大户。
第三种是目前税务局最常用的,系统比对。国税局的风险识别系统,会自动根据企业的各类报表(增值税、所得税、会计报表等)的信息分析疑点。打个比方,如果一个工业企业常年水电耗费很高却始终保持亏损,就是一种反常现象(因为亏损工厂一般都要减产甚至停工),此时系统就会将其筛选出来,税务局就要去查一下;还有发票系统未来彻底完善后,每一张专用发票都要走系统,查起来就容易得多,比如企业如果买了很多烟酒之类的非生产经营用的东西,系统就会怀疑企业增值税和所得税是不是多抵扣了进项或扣除了费用。这个系统非常复杂,里面涉及几百个风险点的设计。在国际税收这一块,风险提示就更多了,关联交易定价、转让费率变动、商标价格、是否符合同期资料资格、是否利用避税胜地开空壳公司避税之类的,系统都能查出来。
3、未来我们会有哪些方式更好的规避企业偷漏税?
答:一:健全,规范企业有关收入的会计核算,杜绝经营收入(无论以何种形式收到)不入账或少入账,准确计算流转税。二:严格遵守税务法规允许的成本列支原则,准确计算企业所得税。三:对其他一些税种,如印花税,车船税等,按企业实际情况适时关心并缴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