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辩问题
问题1、简述国有企业发展现状。
答:目前我国国有企业多数缺乏核心竞争力。企业风险控制能力还比较低,属于典型的速度经济型企业。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有企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力量,是党执政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过一系列的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以适应不断更新的国际经济形势的发展,提高经济效益。
2、国有企业经营者约束机制不健全,内控效力不够的具体表现?
答:1.会计控制失控,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控制失控是控制主体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的控制。企业会计控制的的主体是会计部门及利用会计信息对资金运动进行控制的决策部门,客体是资金运动。企业内部会计控制是企业资产管理的重要环节,会计控制失控表现有:内部牵制原则落空,会计核算系统条块分割严重,员工职责模糊,岗位责任制和操作规范不够细化,企业内部不相容职务没有进行分开设置,会计多是兼任,一人多岗、顶岗现象极其普遍;个别单位受利益驱动,将过多的精力放在生产经营上,对会计控制不够重视,导致会计岗位管理、约束机制不健全,资产收入、费用管理等存在诸多漏洞,会计控制组织网络不健全,这就为账务处理、人为造假提供了时机,导致企业会计账务失准;许多企业的会计控制制度都以事后补救为主,偏重事后控制。通常是在会计违规违纪后才想法补救、给予惩罚,这势必会增加企业会计控制成本,影响会计控制效力。 2.费用支出失控,加重企业亏损。许多企业为了增加经济活力,给予部门经理一定的业务费用开支权,允许部门经理开支一定的业务费用,但是有关费用使用范围、费用使用监督等,企业并没有做出明确规范,这就使得一些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浪费严重,这对那些效益较差的企业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有的企业在财务物质控制管理上向来缺乏有效地管理措施,物质购销制度不完善,存货采购、验收、保管、运输、付款等程序松弛,许多存货在发出后都没有按照管理规定办理相关手续,相关人员也没有及时与会计核对信息,导致一些货物在毁坏、报废、积压、滞销很长时间后都没有进行信息变更,这些资产亏损、浪费行为,都会增加企业潜在亏损。一些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残缺不全,许多制度都是“印在纸上,贴在墙上”,只有在有关部门检查、审计时才会提及,企业内部控制流于形式、成效有限。 3.考核监督机制不完善,违法乱纪现象时有发生。长期以来,许多企业都以目标利润为主进行干部政绩、业绩考核,除此之外,在干部考核上缺乏其他指标。在企业内部监督上,许多企业都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和约束机制,部分企业经营者集决策圈、行政权于一身,可以操纵职工代表大会,干预党委工作,导致监督体制严重弱化,上级及群众监督失控。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一些企业高层为了做出成绩,在没有科学论证的情况下,经常下达一些脱离企业实际的经济增长指标。如若“指标”没有完成,他们甚至会指示财会人员弄虚作假,修改会计信息。部分管理人员为了显示自己的能力,也会不负责任地进行生产会战,或利用虚假会计信息来应对上级。一些业务经办人员、管理财务的领导,还会利用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的漏洞,收受贿赂、贪污公款,挪用、盗窃企业资金,导致企业管理越来越混乱、资金漏洞不断扩大。
问题3、国有企业如何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答:1.突破常规体制,实行人才动态管理。2.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以远大的目标激励职工。4.注重经营管理变化,随时改变激励方式。5.建立立体化、精确化的激励机制。6.企业家的行为是影响激励制度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作为企业家要自身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