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企业管理概述及意义 P3
1.企业管理概述
2.企业管理意义
中小型企业管理的现状及其瓶颈 P4
1.没有“管理”的管理
2.有管理但较为粗放
3.有管理,但眼中超前
4.现状解析及如何突破瓶颈
三、 中小型企业管理的趋势及其出路 P7
1.坚持配套,协调原则
2.企业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的精神
3.中小型企业发展急需加强企业管理
4.管理咨询有助于提升中小型企业管理水平
四、结束语 P10
内 容 摘 要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特别是小企业, 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但中小型企业应该如何来实施管理,从而创建科学,高效的管理组织呢?
关键词:企业管理 中小型企业现状 发展趋势 发展瓶颈 企业管理意义
论中小型企业管理
我国的中小型企业为数众多,特别是食品行业,由于进入门槛低,科技含量不高等原因,近年来涌现了大批的中小型企业,其分布之广,数量之大,简直难以计算,因此,在管理决定成败的今天,探寻中小型企业的科学管理模式,从而让中小型企业安全,快捷的驶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便显得尤其有意义,如果将企业以大小来分成两个大类型,那么与大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无疑应该是由于规模原因而处于竞争劣势的企业。但自机器大工业在世界上出现以来,尽管每年有大量中小企业破产倒闭,与此同时又有更多的中小企业诞生,它们中有相当一部分在历经各种挫折与困难之后仍能坚持下来、继续成长和走向成熟;不少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大企业、大公司。总的来看,中小企业不但没有在以生产集中为特征的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被大企业淘汰、消灭,反而在当今以跨国大公司、大企业为主导的经济全球化竞争中获得了较大发展。据有关资料显示,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占现有企业总数的比例普遍都达到90%以上,甚至在有“大企业王国”之称的美国已超过了95%以上。中小企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竞争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究其原因,除了外部提供的有利条件之外,主要还有赖于自身的特殊性及其相应优势。
一:企业管理概述及意义
1、企业管理概述。企业管理是指根据企业内部管理对象、任务和目标的复杂程度,将企业按从属的关系划分为若干单元(部门),每个单元都相应的配置一些数量和质量的人员,并由规章制度明确规定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权利和义务以及他们之间的信息沟通方式。企业管理具有有效性,专业性,统一指挥,合理的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等原则。同时一个企业需要具备完善的市场体系,健全的法律制度,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2、企业管理的意义。首先企业管理起着内外协调的作用,其次企业管理起着组织企业内部生产力的作用,第三企业管理起着统一职工行动的作用。建立良好健全的企业管理制度决定着企业在市场的生存,制约这个企业的发展前途。
二:中小型企业管理的现状和瓶颈
当前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现状分为三种:一是没有管理的“管理”,二是有管理,但表现形式较为粗放;三是有管理,但不是自己企业自然发展的结晶,而是“泊来品”,基本上属于“照抄照搬”型。现分别予以解析。
1.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特点
与大型企业相比较,中小企业的首要特征之一,即在于企业规模小、经营决策权高度集中,特别是小企业, 基本上都是一家一户自主经营,使资本追求利润的动力完全体现在经营者的积极性上。由于经营者对千变万化的市场反应灵敏,实行所有权与经营管理权合一,既可以节约所有者的监督成本,又有利于企业快速作出决策。其次,中小企业员工人数较少,组织结构简单,个人在企业中的贡献容易被识别,因而便于对员工进行有效的激励,不像大企业那样在庞大的阶层化组织内容易产生怠惰与无效率的情况。可见,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和人员激励上与大企业相比具有更大的弹性和灵活性,因而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迅速反应。所谓企业小、动力大、机制灵活且有效率。当有些大公司和跨国企业在世界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不得不压缩生产规模的时候,中小企业却在不断调整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从中获得新的发展。
2.没有“管理”的管理。即企业没有固定的管理模式,全靠命令和指挥行事。在这刚刚建立或建立不久的私营家族式企业中体现的尤为明显。在这种企业里,没有组织架构,没有明确分工,往往一个员工要身兼数个职位,人治的成分贯穿其中,企业的管理全靠亲情关系的自觉性来维持,命令或指挥充斥企业管理全过程,通常有一个核心的领导人物来掌管着企业的上上下下,掌握着企业的发展命脉,一旦这个精神支柱倒塌,企业便面临着多重危机,由于这个管理完全靠亲情来驾驭企业,因此,具有诸多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发展到一定程度,会严重阻碍企业的发展。
3.有管理但较为粗放,这在刚刚度过生存危险期的中小型企业里面居多,这种企业处在发展的不规则期,是典型的企业转型过程的产物。这类企业比较鲜明的特点就是:有管理体系,有组织架构,有规章制度,但确没有执行力。在这种企业里,管理制度的制定者与执行者,往往同为一个部门 ,这样做的结果是,制度与管理流于形式,严重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纠,纠而不彻底等等现象。在这种企业里,一些领导的一句话,可能就会使管理制度失去效力,或免于处罚,或立等受奖,完全不按“章法”办事,人治凌驾于“法”治,使企业上上下下,无章可循,只能看领导的脸色或猜领导的心思做事,最终往往使企业备受蒙蔽,人人敢怒不敢言,直到企业四面楚歌,企业领导才能幡然大悟。
4.有管理,但却严重超前,管理形式与企业实际运作状况不配套,不协调。这在一些有一定规模与实力的中小型企业里较为常见,这类中小型企业已经发展到较高阶段,急于向规范型,管理型的企业过度,由于“激进”或“急于求成”,往往会通过借助外界力量或从同类大品牌企业里采取“挖”或“拿来”的形式,“照抄照搬"一些大企业的组织体系,规章制度,也不管自己能不能消化,这种盲目引进的结果就是,抛弃了自己好的传统与管理模式,而生搬硬套地给自己穿上”过于肥大“的管理外套,使企业的实际情况与这些太过于规范的和超前的管理模式相脱钩,给企业带来不适症,以致管理内容超脱于企业实际,并往往较难发挥作用,最终使企业的管理事半功倍,吃力不讨好。
5、解析现状及如何突破瓶颈:目前,国内的中小型企业都面临着如何突破管理瓶颈的问题,因为每个企业都会与人或产品一样,都必须经历从创业到成长,再发展到成熟,最后到衰退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我们要按照企业发展的不同需求来使用不同层次管理水平的人士,运用不同的管理方法,而且我们企业在发展每个不同阶段都要想法转型提升或突破困惑与管理瓶颈。中小型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更多的是在谋划自身如何突破瓶颈,从而将规模与实力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台阶。进而确保自身在行业中立足与发展。可以说这个阶段是中小型企业较为痛苦的阶段,在这个发展阶段,企业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我认为要突破瓶颈,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1、公司需要什么样的领导,可以说,现代企业恨不得要求每一个中层以上的骨干,都要像优秀的指挥着一样。这是企业的理想化用人追求,不论是在中小型企业还是大型企业,都相当缺乏这类人才,中小型企业在发展瓶颈期需要怎样的领导呢?第一个层面是公司的核心管理决策人员;第二个层面是公司管理层主管;第三个层面是企业的部门主管;第四个层面是各部门下属现场管理人员。2、构建怎样的企业文化,在中小型企业发展瓶颈阶段,放射或重新构建企业文化的前提,首先要解决企业向心力的问题。首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明确公司阶段的发展方向和目标,并时刻多途径,多方式的将这种可行的规划和目标,告知于公司上下 ,在企业发展步入轨道的同时,构建企业自身的文化观无疑是顺水行舟,不推则退。3如何将管理工作提前迈出一步。中小型企业在突破瓶颈期,还需要将管理工作进一步改造,往前主动迈出一步,具体就是提前做好预先的防范和评估工作,组织专业人员,针对各部门年度、季度、月初的工作思路和行动计划结合公司现状,市场现状等进行综合分析。如将这一方面工作做到位,就减少了实时监督,实时纠偏的工作量。将错误或者不理想的工作计划消灭在行动前远比消灭在行动中有效,这样减少的不仅是人力,物力和财力,更重要的是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加快公司发展进程。
三:中小型企业管理的出路及趋势
中小型企业要想真正的规范起来,从而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管理模式,就必须坚持一个原则,既管理模块要与企业实际配套、协调,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掌握两个工具:既学习和创新,在学习中创新,在创新中学习,企业拥有了以上方法,其管理才能持续有力,才能蓬勃发展,才能走上规范之路。
1.坚持配套,协调原则。所谓管理,就是企业通过组织活动把企业的各项战略目标进行分解、计划、执行。检核与修正的一系列的行为过程,这个管理流程在中小型企业同样适用。只不过中小型企业在选用管理模式时,要坚持配套,协调原则。
在这里所指的配套,就是管理模式的推出,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呼应,相般配,比如设立企业的组织体系,组织流程等战略构架时,要充分结合企业的运营实际,即要建立相对完善的职能部门,又要避免人浮于事,虚岗过多现象,在充分考虑运营成本前提下,尽量体现人尽其用,物尽其才。
2、企业同样需要不断创新的精神。对于起步阶段或者刚刚发展起来的中小型企业,内部需要有不断创新的精神与思想,并且要配合中小型企业发展步骤来创新,创新可以使一个企业在其行业领域得到提升,并且给企业员工带来动力,使员工更为企业效劳,从而企业才能得到正面向上的发展。
3、中小型企业发展急需加强企业管理。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吸纳劳动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总体而言,现在中小企业存在着很多的问题:管理水平低,主要表现为管理理念落后、基础管理薄弱、现场管理混乱、组织制度建设滞后、生产经营粗放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制约着中小企业的发展,影响了中小企业社会功能和作用的充分发挥。中小企业如何向管理要效益,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内部挖潜,提高自身的效益,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历史性的课题。也可以说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加强中小企业管理工作,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推动技术创新,增加经济效益,建立节约型社会;有利于引导企业提高科学管理水平,规范经营经,强化社会责任;有利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
4、管理咨询有助于提升中小企业管理水平。中小企业提高管理水平不但需要自身的经验、学习和努力,更需要中介服务机构的帮助,需要管理咨询。随着政府功能重新定位和政治体制改革的逐渐深入,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指令性管理逐渐转向指导性、社会性服务,这一过程要求适应中小企业需要的社会化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起来,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信息、管理咨询等中介服务。管理咨询是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通过管理咨询,中小企业可以充分了解自身状况,特别是企业内部的管理问题,并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解决方案,而且管理咨询可以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咨询顾问有自己发现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框架。企业领导与咨询顾问交流过程中,能得到这些方法,有助于领导思维能力的提高,就是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管理咨询过程的知识传递和转移,企业能够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可以自己独立解决。
四:结束语
由上可见,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因而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现有中小企业约1000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0%;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改革开放以来,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 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因此,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 考 文 献
1、德鲁克的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2、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 《科学管理原理》
3、罗宾斯,库尔特 著,孙健敏 等译 《管理学》(第9版)
4、吴敬琏. 发展中小企业是中国的大战略. 宏观经济1999,(7)
5、裘元伦. 德国中小企业政策. 世界经济,19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