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管理现状及存在问题
、我国中小型企业的管理现状
民营企业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
采用“家族式”管理模式
管理过程中放权过少
企业资金短缺,经营的外部条件较差
组织机构松散,应变能力差
、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问题
企业内部治理机构不完善
通过连带关系对企业进行管理
缺乏科学决策
中小企业筹资难
商品营销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中小型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1.实现从集权到放权的跨越
2.建设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3.培养高素质的管理者与经纪人
4.加强中小型企业财务管理
5.规范中小企业营销管理
内 容 摘 要
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已经超过7000万家,占全国企业总数99%,工业总产值、实现利税和出口总额分别占全国总量的60%、40和60%,所提供的就业岗位达全国城镇就业总数的75%,这些充分映了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贡献,说明中小企业在国家经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随着我国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中小业不仅是扩大就业机会,增加财政收入,繁荣市场的短期政策选择,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长需要。但由于中小企业本身的特点,它们在与大企业的市场竞争中常处于不利地位,效益比大企业明显要低。加之我国市场化程度的高和加入WTO后新的市场环境,中小企业面临很多新的挑战。本文分析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中存在势必影响将来中小企业发展的关键
问题上,提出了中小企业管理创新的管理方法和管理新思路。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迅速,规模越来越大,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强大作用,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增长的支重要力量。然而目前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其中企业管理方面的管理制度不健全、公司人员严重流失、财务管理观念淡薄和投资能力差等问题尤为突出,如不解决,势必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长远发展。本文旨在于探析我国中小企业在现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经过综合对比分析,提出相关解决对策,这将为我国中小企业优化管理结构、摆脱困境、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可行性参考。
关键词:中小企业,管理,问题,对策
(一)、我国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
在改革开放初期,中小企业抓住“短缺经济”的市场现状。跨入经济的大舞台,并取得了良好的发展。在中小企业的起步阶段,创业者以个人权威或者独裁式的领导模式来领导企业,减轻市场压力。在出现“供不应求”的经济形态以后,所有者和经营者统一显得非常有效。这种家长式的管理体制式高度集权,中小企业的一切决策都是老板说了算。决策程序简单,对市场应变迅速,排除外界的干扰,发布命令统一,达到了很高的管理效率。高低不同的管理水平,参差不齐的产品品质,对于老板来说只是盈利多少的区别,根本不会对企业生存与发展产生威胁。
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一定的规模和阶段,状况就是开始发生变化。管理问题就成为一个根本的转折点,同事也是所有者面临的挠头问题。在短缺经济的市场状态下,商品价格飞速上涨使得生产者谋取暴利。所以生产某类商品的厂家增多,再加上技术水平的进步,以及外来产品的冲击,营业利润就会越来越低。这时候,中小企业管理功能就显示出来巨大的效用。不得不承认目前我国的中小企业的管理现状令人堪忧,概括起来有一下几点:
民营企业家文化素质参差不齐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很多人都投入到创办民营企业的过程中,有些事高学历者,但是中低学历者任然占据多数,这种文化素质的差异,就导致有些中小企业的企业家在企业命运的重大决策时,目光短浅,从而使企业陷入困境甚至倒闭。虽然随着社会的发展,私营企业主的文化程度呈现提高趋势,但因文化素质引起的管理问题,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存在着重大的影响。
任人唯亲的现象普遍存在
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管理者的亲戚或者朋友,任人唯亲的现象时有发生,靠家庭和亲情等社会规范和道德模范来维系企业。另外由于企业的这种封闭性和不规范性,使得中小企业对人力资源引进具有排他性,不利于从外部吸引优秀的人才。
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
部分中小企业不是依靠健全的机制来管理人,而是凭借经营者的主观经验,通过简单的信任和亲情去约束人。用人情代替制度,其代价必然是管理的不规范,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和亲情的失落。之所以会如此,一方面是因为部分企业根本就没有制度意识,认为“法治”不如“人治”,二是因为即使有了制度也不完整、不细致、不严密,企业制度缺乏创新,三是因为即使有较好的制度,但是不注重制度的实施和管理,走过场、搞形式,四是平时对下属信誓旦旦,一旦有亲友、熟人掺和在里面,就感情用事,赏罚不均,执法不严,是制度就成为一纸空文。
管理过程中放权过少
民营中小企业,一般规模不大,投资相对少,因此对管理费用相当看中。企业一般建立时间不成,在租住结构上也比较精简,这样虽然降低了费用但是也产生了许多问题。一是企业领导者(创始人)在工作中事无巨细都去过问、插手,从企业全局角度看无可厚非,但是仔细分析却弊端很多。首先分散了企业领导者的精力,使自己不能更好的决策,其次影响了下属的工作积极性,易让下属产生惰性和不信任感,无法形成企业的向心力。而是“一人多岗”状况中下属员工需要担当多个岗位的工作,有时甚至要跨部门进行工作,由此导致员工无暇应对。这不仅不利于员工的发展,也不利于整个企业的运作,还会出现各忙各的但却效率低下的现象。而且超负荷的工作量,也容易引起员工的抵触情绪,最终不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资金短缺,经营外部条件较差
我国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资金短缺问题,其原因首先是家族性本质决定了家族式企业所有权结构单一,单纯的家族所有限制了社会资本的吸纳和利用。家族式企业往往抱有“肥水不流外人田”的传统思想,不愿意让社会资本投入其中,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次,由于信用担保制度不健全。民营中小企业很难取得银行贷款,即使取得一些,也是杯水车薪。其三。民营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管理机构的指导和专门的法律保护,没有完善的社会服务体系等,严重限制了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组织机构松散,应变能力差
我国许多中小企业的组织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企业组织不能随内部条件和外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应变能力差,僵化、老化现象严重。企业各个部门条块分割各自为政。这样的组织无法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因此,摆脱中小企业低水平管理现状,对中小企业的管理进行变革势在必行。
(二)、我国中小企业管理存在的问题
1.企业内部治理机构不完善
目前在为数众多的企业内部存在的不规范的事物处理体系。管理体系的不健全直接导致了企业内部的混乱局面,间接影响了企业的生产效率。退一步说,尽管设置了有些监管部门,也起不到实际的监管作用。部门的形同虚设问题严重,存在企业治理危机。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正在由家族式管理的初级阶段,向公司制管理的成熟阶段过渡,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的问题。企业自身的框架问题未得到有效的解决,日常工作也继续在产生更多的冲突企业自身未解决的问题。
2.通过连带关系对企业进行管理
基于大多数中小企业任然属于家族式所有型的现状,我们不难看出,在集权制的企业中由于所有者的一意孤行导致的企业利益受损现象令人发指。用人不问人的德才,只选择跟自己关系密切之人。在这样一个选才,任才的理念下,加之与选人者关系密切的人总是有限的,导致组织缺少广泛的人才支持无法缺德发展。实行一定的分权制度不仅有利于企业的良好发展,也是企业进步的必经之路。
3.缺乏科学的决策,仅凭感觉决策管理事项的感性问题
由于中小企业的管理者与所有者基本上是统一的,而且缺乏对市场的深度认知,往往做出的决策缺乏理性思考,过于注重勇敢,轻视理智。决策,管理者众多活动中最频繁、最主要、最基本,同时也是影响最大的主体性活动。江泽民同志曾指出:“正确的决策是各项工作成功的重要前提”。科学的决策是历史的必然。
4.中小企业筹资难,融资难问题
盲目投资、缺乏资金的合理调配与控制意识导致了企业缺乏必要的流动资金。再加上不健全的资金管理系统,和混乱的财务管理系统,薄弱的现金流量控制力,加重或了企业的资金危机。中小企业缺少合适的抵押物品,也很难找到适宜的担保人,不管是抵押贷款还是担保贷款,它们都面临很大的压力。一旦这些财务问题累计到一定程度将会导致巨大的财务危机,从而给企业带来金融风暴。
5.商品营销问题
有一句俗话说的好“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可是小麻雀总是没有大麻雀吃的开。推辞即彼,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拥有更广阔的人脉,更流畅的营销销售系统,很多的渠道。所以中小企业的营销还是停留在单一狭窄的层面上,这及其不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
6.人力资源管理问题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决定企业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长久以来在绝大多数中小企业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成长的一个瓶颈。
相对大型企业而言,中小企业数量虽然众多,但规模都比较小,技术力量、资金实力相对较弱,不具有规模经济实力,所以中小企业的员工学历水平普遍较低,流失严重,采用的也是传统行政性人事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多采用自我投射的方式,想象员工的思想行为表达,只想“控制人”,而不会想到尊重人,只求员工讲奉献,而没有相对的激励措施。而且普遍缺乏人力资源规划,也不考虑本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以及本企业的人力资源体系能否有效的支持企业的发展战略。知道人力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瓶颈时,才“临时抱佛脚”进行人才招聘、员工培训等等。这样做显然对企业的发展极为不利。中小企业的这种做法,客观上使其为员工,特别是知识员工提供的报酬较少,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为员工们提供个人发展机会相对于大型企业及外资企业也比较小,不利与人才潜能的培养以及个人才能的发挥。
二、中小企业应该采取的对策
1.实现集权到放权的跨越
有人将放权比喻为放风筝,要“舍得放,敢于放,放而要高,高而线韧,收放自如”。但企业放权却远不是那么轻松,许多老板正被这个说不出的痛折磨着。不敢放权,其核心原因是人的问题,关键点是授权人的信任和授权人的能力。不会放权,很多企业都认为缺乏人才管理,但很多情况都是企业自己本身的问题又回到人力资源管理的问题。
针对上述提出的企业内部治理机构的不完善和连带关系企业管理的相关问题,首先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制定科学完善的企业规章制度,并且严格执行。所有者与经营权的统一必然存在不良影响,做到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是企业长久发展的条件。把企业的管理观念由以往的经验管理转换到科学管理,实现内部机构集权到放权的改变,加强企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付诸实施。为了加强经济决策的科学性、正确性、合理性,企业的管理者应该采取科学的权利管理机制合理分权。消除老板一语定乾坤的现象,避免老板的一意孤行、感性决策的局面。放权政策的实施,不仅能使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游刃有余,还能减少企业由于不科学决策所导致的资金损失。
2.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要想实现中小企业的长足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团队作为支撑。人——作为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必需品,没有高端人才,企业就是一具空壳。
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系统从完善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始,中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要集中企业的各种资源,有针对性地将给企业创造80%财富的20%的核心员工作为重点,以核心员工为基础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开展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从而更加有效利用了中小企业有限资源。首先,这样有力于用关键关节带动整个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从而提高人力资源管理效率,其次,将核心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点,构建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这样更有针对性的集中了企业的各种资源,有利于提高中小企业的利用效率。再次,将核心员工作为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的重点,有利于提高其工作积极性,从而发挥核心员工的带头作用,全体员工的工作效率全面提升无疑为中小企业效益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对于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整体素质不高的特点,中小企业管理人员应该加强人力资源的培训。就全体员工在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开展调查,提出有针对性的人力资源开发解决方案,可用多种方式,如:培训、讨论、比赛,定购专业书刊等。同时,建立与员工有效的沟通制度,使员工在各个方面的需求、意见建议等,能够比较方便的传达给企业高层,这样有利于企业高层快速且准确的了解企业员工各个方面的状况,就与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方面的问题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防止人员的流失。可以采用电子邮箱、电话等方式定期、不定期对各个层级的工作人员进行访查,定期、不定期开展员工满意度调查等。
人力资源是一种能动的资源,只有这种资源才能实现价值的增值。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形态不仅要求产业知识化,而且更重要的是知识产业化。由于知识经济对劳动者知识和智力依赖,人力资源不仅是当今社会上最宝贵的资源,也是战略性资源。企业间的竞争,归根结底表现为人力资源的竞争,这就要求市场主体的企业,必须高度重视人才资源的战略规划,以充分实现人才资源的价值。一个企业能否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能否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将影响其企业长期发展并最终决定企业发展的兴衰与成败。
3.培养高素质管理者与经纪人
中小企业的发展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家的素质和经纪人的头脑。改善管理者的可以学管理、观念提升管理者素质是工作中的重要层面。高素质的管理者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鸣惊人、一飞冲天,才能从容面对企业出现的各种问题并及时解决,才能为企业谋取高利润、高回报。同时作为一个高素质企业家,应该把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作为发展目标,而不是只为自己家族谋取福利。深刻认识家族式管理的弊端,并且积极推动变革,才能让中小企业在未来的发展立足。
4.加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
正确的财务管理体系是保证企业资金正常运转,避免出现资金短缺问题的保护伞。对外做好财务报表,对内改革财务管理系统。例如一个完整的生产销售线应该包括物资采购、材料领取、商铺销售、样品管理以及资金的回流。只有建立规范的操作程序才能保证企业的正常发展
5.规范中小企业营销管理。
(1).采取集中性营销战略。中小企业很难承担市场所带来的危机,尽量避免与大企业的面对面交锋。中小企业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成为让经营者挠头的问题。利用价格优势,产品性能优势以集群企业同发展优势来占领某一个细分市场,尽最大可能满足市场需求。
(2).树立正确的营销观念。把适时、适地、适量推销作为工作重点,除此之外管理者还要站在一种不同的层次上来考虑营销问题。不恰当的营销方式会被误认为非法的传销。一套完整的营销流程是由完善的营销战略、详细的市场调研、合理的营销组合、无阻的营销渠道构成的。
(3).科学的市场划分。管理者选择目标市场的条件是该市场对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有较大需求,或者是需求为满足,还有就是市场竞争力度相对不大。
(4).加强中小型企业之间的合作,鼓励群集企业之间的发展。集群企业的形成是中小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实现资源的共享,营销渠道的共用,效益的共赢,是企业群集的终极目标。一般的合作可以概括两个方面:第一方面,与大企业合作,为大企业生产小的零部件,慢慢融入到大企业的发展轨道当中,第二方面,考虑与其他相同或者相关行业的中小企业结成联盟,提高综合竞争力,达到与大企业抗衡的高水平。
参 考 文 献
胡锦玉,中小民营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新东方,2008)
李镇生,制约中小企业成长的管理问题对策分析(市场周刊,2008)、
温素彬,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环境与财务策略(财务会计,2001)
马少妮,王治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应注意的问题(中国中小企业)
宋红海,谈市场经济条件下财会队伍素质建设(教育财会研究出版社2005)
徐国涛,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问题与对策(财会研究2007)
付桌,我国中小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厦门大学2001)
彭剑锋,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复旦大学2004)
赵雅,人力资源管理新模式(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