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以及法律等多个领域,贯穿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阶段和各环节。它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在税收筹划中应遵循以下原则:
1.成本效益原则。
在筹划纳税方案时不能只考虑税收成本的降低,而忽视因该筹划方案的实施引发的其他费用的增加或收入的减少,必须综合考虑采取该税收方案是否给企业带来绝对的收益。一项税收筹划方案是多种方案的优化选择,税负轻的方案不一定是最优方案,只有当新发生的费用或损失小于取得的利益时,该筹划方案才是可行的,但如果有多种可行方案时,在同等条件下应选择效益成本比大的为最优方案。由于成本效益原则除了考虑上述主要依据外,还应考虑机会成本、货币时间价值等。
2.整体性原则。
纳税人除了在设计方案中必须着眼于企业整体税负的轻重,避免在税负下降的同时带来销售与利润的下降超过节税效益外,还应注意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方面是筹划方案放在企业整体经营决策利益最大化服务的,是一种方法与手段,而不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另一方面筹划方案应体现企业的长期利益。在选择税收筹划方案时,不能仅把眼光盯在某一时期纳税最少的方案上,而应考虑企业的长期发展目标,选择能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纳税筹划方案。
3.筹划性原则。
税收筹划应在纳税义务发生之前进行,并指导经济活动的运行。.如果经营活动已经发生,应纳税收已经确定,再想方设法寻找少交税的途径去偷税或欠税,这种方法不能认为是税收筹划。税收筹划决不是帮助企业偷税、漏税或欠税,而是合理的节税。
二、税务筹划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应用
从财务管理目标的演变过程来看,经历了筹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阶段,目前已经走向企业价值最大化阶段。而税务筹划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企业到底如何进行投资,取决于投资的净收益率,而这与税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各行业、各地区税收政策不同,导致企业最终所获得的投资效益有所差别,企业进行投资决策时势必要考虑税收政策的影响。投资中的纳税筹划是指纳税人在不违反现行税法的前提下,为了减轻税收负担,在对税法进行研究比较后,对自己的投资行动进行策划安排,从而实现纳税支出最小化和资本收益最大化综合方案的纳税优化选择。
(一)投资中的纳税筹划在实际操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1.防范纳税筹划的风险。由于纳税筹划经常在税法规定的边缘操作,这就必然蕴涵着很大的操作风险。纳税筹划的风险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对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运用和执行不到位的风险;二是不依法纳税的风险,从表面和局部看日常纳税核算是按规定进行操作,但由于对有关税收政策的精神把握不准,造成事实上的偷税,从而受到税务机关的处罚;三是在系统性的纳税筹划过程中对税收政策的整体性把握不够,造成纳税筹划风险。此外,纳税筹划是一种事前行为,具有长期性和预见性,而国家税收法律、法规和政策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可能会发生变化。所以,纳税筹划和其他财务管理决策一样收益和风险并存。
2.应注重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性。在现实经济生活中,我们必须认识到一种税负减少,有可能导致另一种税负的增加,税负的减少不一定就意味着企业整体收益的增加,有时甚至会导致企业整体收益的下降。这就要求我们在投资纳税筹划的过程中,不能一味地只节税,而是要注重企业投资决策的整体性,在考虑企业自身条件的基础上,寻求减轻税负与增加企业整体收益的均衡。
3.应考虑企业的长远利益。综合衡量企业投资决策中纳税筹划对企业经营的整体影响和长远影响。如果企业只追求目前的低税负,不考虑未来,则可能使企业暂时的税负减少,却导致后期更重的税负。此外,税负的减少只是影响投资决策的因素之一。
(二)投资决策中企业投资行业选择的税务筹划
1.生产性和非生产性企业。一般来说,国家给予生产性行业以较多的税收优惠。如对校办企业、软件企业和以“三废”物品为原料进行生产的内资企业等减免征收所得税。对某些非生产性行业,国家也有相应的税收支持,如对新办的从事咨询业、信息业、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两年:新办的从事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的企业或单位,自开业之日起,第一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二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跨国金融活动,尤其是对
浅谈税务筹划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作用(二)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