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是指对企业资金运动所进行的组织、监督和调节。它是负债经营过程中,保障资金运转顺利进行的基本手段。财务管理的过程还可以提高债务人在债资本使用上的责任心和压力,使之能自觉地把债资本用到经营活动最需要的地方。
财务管理主要从三个方面监督资金的运行:一是对购进生产资料所需资金流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二是对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种费用和支出进行监督管理;三是对产品营销过程中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首先,购进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生产成本的高低,而生产成本高低又会决定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最终表现为负债经营的成败。因此,负债经营要求更高的盈利和盈利水平。要想高盈利或获取满意的利润,必须加强购进管理努力降低生产成本。其次,生产经营过程中各项费用支出的监督管理也很重要,因为,即使生产经营能够顺利运行,但由于费用支出过大也会导致亏损,从而使负债经营失败,造成债务拖欠。而且在实践中一些腐败分子就是通过挖掘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项“费用黑洞”,侵吞企业财产。例如,审计人员在对一负债企业审计中发现,该企业曾购入三台“联想”电脑,企业财务人员的账务处理为:“借:固定资产,贷:应付账款”,但审计人员在盘点企业固定资产时,却没有发现这三台电脑。后经知情人揭露,才查明是企业内部重要领导利用公款买电脑送给考入大学的子女作为奖励。最后,对营销过程中的资金运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也很重要,有些企业内部“蛀虫”就利用招待费、公关费、差旅费等名义侵吞企业财产,获取不法之利,使企业陷入破产的被动境地。
这些“费用黑洞”都无情的吞噬着债资本,注定负债经营的失败。因此,必须严肃财经纪律,控制生产经营费用开支,杜绝费用漏洞、合理分配收益。加强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负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
3、加强生产管理
生产管理其实就是将企业投入的各种生产要素有机地结合起来,以最佳的方式对生产的各个环节、各方面的工作有效地加以组织、协调和监督,使其形成一个相互协调的生产系统。企业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耗费过程。因此,生产管理的目标:一是要使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的行程最短,时间最省,占用和耗费原材料最少,效率最高;二是要做到定人定额定岗,责任到人,稳步提高产品合格率和产品质量,把不合格产品减少到最低限度,避免不必要的物质耗费,从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产品的生产过程是一个不断循环的动态过程,一方面是原材料、燃料、生产设施、人力资源等生产要素的不断投入,另一方面是产品或服务的不断输出。可见,企业的生产过程既是人、财、物的消耗过程,也是创造具有新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物质财富的过程。因此,对产品的生产环节管理,人力资源的管理,都要运用现代科学化的管理方法。在生产环节要尽快实现生产的自动化和高效化,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要善于运用经济手段和教育手段,把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充分调动生产人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组织生产过程,会使劳动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显著提高,可以大大减少不必要的物质财富消耗,生产出尽可能多的适销对路的产品。这样,加强生产管理对于负债经营就很有意义了。
4、加强营销管理
产品营销是否成功,关键是要掌握好市场商品供求的转换节奏。从产品市场的供求矛盾中寻找规律,开拓市场。在市场经济中,产品总是按供不应求→供过于求→供求平衡→供不应求,周而复始地运动着。由于供求变化节奏的不确定性,使企业很难把握住整个市场供求状况变化的脉搏。譬如,当供不应求状况正向供过于求方向发展时,如果加强市场营销,就会加速供过于求状况的到来,这样可能会形成产品积压,造成负债经营的失败。所以,企业市场营销时,一定要了解和掌握市场供求格局及其发展趋势,把握住市场运行节奏,争取将产品在最佳时机投入市场,以期获得最大收益。
在市场经济中,不但供求行情瞬息万变,而且营销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认识、了解和掌握竞争对手的实力和动向,做到知己知彼,针锋相对地采取对应营销策略,同时也要掌握供需变化趋势和购买者心理演变规律,做好广告宣传,吸引购买者。最后,产品要做到质优价廉。只有这样,才能战胜竞争对手,成功抢占市场,使产品畅销市场,负债经营也能健康持续发展。
四、还债的建议
“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如何还债与企业信誉密切相关,所以还债要有计划,更要立足于企业长远利益。按时还债不仅可以给债权人带来经济利益,而且按约还债的过程会给债务人带来无形资产增值,推动负债经营良性发展,真正实现双赢的目标。但如负债经营不讲还债,就是不讲企业信誉,那就等于自掘坟墓。例如,一家国有化工企业负债经营理念失去道德标准和经济价值观,对于银行借款,错误认为银行借贷资金是国有的,企业也是国有的,国有企业使用国有资金是“天经地义”,不用还款,从而造成银行呆账,从此银行心有余悸,再也不肯贷款给这家化工企业,此企业也因丧失信誉,贷款无门,造成经营资金严重短缺,最后濒临破产。因此,借债不还,就等于丧失了借贷关系中的信誉度,自己关闭了借贷资金的闸门,使其以后的经营丧失资金来源,负债经营也就无从谈起。由此可见,还债的过程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是相当重要的。因此,负债经营要重视还债的信誉,而提高信誉的方法就是还债要订立计划,做到严密计划,按时还债。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无形资产不断增值,构建企业良好信誉。
负债经营者在偿还债务过程中要有严密的计划。订立还债计划,首先要确定债权债务合同约定的偿还期限,要以不影响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开展为原则。其次,要以生产经营周期为基础确定偿还债务的时间表。如按债务合同的约定,有的是分批、分期偿债,有的必须一次性偿债。采取分批、分期偿还债务,就需要与企业产品生产周期和商品流转次数结合,因为待产品销售出去后才会有回笼资金,才能偿还债务。如果采取一次性偿债,就应分析企业资产变现能力、总体盈利水平和生产经营规模,并依此确定偿债能力。最后,执行还债计划要有灵活性。譬如,当企业遇到市场机会能扩大生产,或抓住机会能进行新产品开发时,可适度调整每次还债的额度。这样就不会影响企业发展和获利机会。但这种灵活性,从原则上不能违反还债合约。在实践中,掌握适度的灵活性有利于债务人在执行还债计划的同时,在市场竞争中抓住发展机会。
还债的过程还要立足企业长远利益。企业要实现长远的经营目标,就必须保持长期借贷关系。这种长期关系的基础就是良好的信誉状态。即,取得债权人的充分信任。为此,必须做到每笔借债都要按约定时间及时还本付息,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源源不断的信用资本,不断地满足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企业在债务偿还过程中,还可培植良好的社会关系,为今后企业的长远经营目标服务。而这种社会关系的核心是诚信,对企业来说就是讲信誉,守信用,是企业的良好形象和魅力,也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使企业能更好地建立负债机制,控制和抵御负债经营风险。因此,还债要立足企业长远利益,就必须重视还贷的信誉,做到按债权债务合同规定的偿还期限还债,使债权债务关系始终保持良好状态,形成债的良性循环,从而促进负债经营可持续健康发展。
引文注释:
(注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第60页。
(注2)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第65页。
参考文献:
1、王庆成:《财务管理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9年10月第3版。
2、陆正飞:《企业适度负债的理论分析与实证研究》,经济研究,1996年2月第1版。
3、彭刚 黄卫平:《借债.用债.还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01月第1版。
4、荆新 王化成:《财务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06月第3版
5、谭道明:《企业管理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2版。
论负债经营2.4(四)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