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186
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的解读
[摘要]:
纳撒尼尔·霍桑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浪漫主义流派的著名代表,同时,他又是美国文学的实质性的奠基人之一。因为受到其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时代背景以及家世渊源和成长经历的熏陶,霍桑的小说中体现出浓厚而强烈的清教主义思想气息,而其代表作《红字》里充分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和艺术特色。诸多文学评论家曾用新批评主义、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女权主义和原型批评理论来解析这部作品。本文中霍桑有意识地大量移植《圣经》原型:人物、结构、情节原型大多脱胎于《圣经》。由于圣经原型的巧妙运用,使《红字》呈现出一种灵性的光辉,成为一部超越时代的著作。
[关键词]:《红字》 ;浪漫主义 ;圣经原型
1、《红字》与《圣经》作品简介
《红字》是19世纪中叶美国作家纳撒尼尔·霍桑的象征主义佳作。该小说描写了17世纪中叶发生在北美殖民地新格兰的一部爱情悲剧:英国姑娘海斯特·白兰很年轻时就嫁给了伪善的老学者齐灵渥斯,丈夫被俘失踪后,她与青年牧师丁梅斯代尔暗中相爱,并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孩——珠儿。白兰和丁梅斯代尔虽然犯下通奸罪,但是他们以实际行动表明了他们人性善的一面。他们犯罪后,不是自暴自弃,一蹶不振,而是怀着对上帝的敬畏,一心一意忏悔,通过苦行和善行去积极地弥补自己的罪恶。他们以不同的方式为自己也为别人洗刷了罪恶,最终他们得到人们的宽恕,并且赢得了人们的的尊敬和爱戴。而魔鬼的使者齐灵渥斯临终前留下遗产给珠儿,在一定程度上也说明他仍然也保留了人性善的成分。
对《红字》中的圣经原型的解读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