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89
论《罪与罚》中的救赎观
[摘要]
《罪与罚》共分为六章,只有第一章写的是拉斯科利尼科夫所犯的罪,其他五章都是在写他因罪而受的罚。但显然整个故事的发展并不是只有拉斯科利尼科夫的行为在推动,正如卢那察尔斯基所说:“人人都要对每一个孽障、每一次罪行负责,犯罪是普遍的现象,刑罚应该加于所有的人,这就是陀思妥也夫斯基的世界观。”个人坎坷的经历,极度丑恶的现实社会,加上陀思妥也夫斯基独立的思辨能力,使他对“罪”的思考具有一定的超前性,他超越了宗教中单纯的“原罪”理念,把“罪”看作是和人类相伴相生的普遍存在。所以,每个人物都在其中起着一定的作用。接下来,我们就从分析人物形象的角度出发,从每个代表人物中找出这一类人共同的特点与整体带来的社会影响,更细致地分析“罪”与“罚”的救赎观。
“在作品中作者为拉斯科利尼科夫安排的一条“新生”之路实际上就是与现实妥协的道路也就是‘索尼亚的道路’。而‘索尼亚之路’指的就是‘用宗教复活人’。”索尼亚身上的真善美是可以感化人的可是仅仅靠宗教是不能解决一切社会问题的也不能够使人们脱离苦难的生活。这只是一种精神上的麻痹是给人们吃一剂精神上的鸦片。使人们甘于受苦受难而毫无怨言不知反抗。陀氏反对一切革命只想用宗教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于是他
[关键词]《罪与罚》 “罪”与“罚” 内涵 救赎观 性格成因
试图评论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无疑需要勇气与底气,我几乎不敢下笔。面对如此深刻丰富的主题、高超的情节安排、严密的逻辑构架、对人的心理活动的真切把握、透彻的现实洞见、长远卓越的见识,我的任何理解与评论都可能显得可笑与肤浅。我只有尝试着挑出这本小说的冰山一角,略微写下一些自己的理解与思考。
论《罪与罚》中的救赎观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