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460
论杜甫的诗学思想
【摘要】杜甫,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自号少陵野老。我国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大李杜”,人称 “诗圣”。一生写诗一千四百多首。他的诗被称为“史诗”,主要体现在他对百姓疾苦的关切,对朝廷腐败、社会黑暗的深刻揭露,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老百姓为主角。杜甫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他的思想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就。
【关键词】杜甫 忧国忧民 战争
论杜甫的诗学思想
生平经历
杜甫(712~770),字子美,世称杜少陵、杜工部、杜拾遗等。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①他饱经忧患的一生,可分为四个时期,他的很多名篇就是从第二个时期开始创作的。
二、杜甫的思想特征
(一)忧国忧民的思想
忧国忧民的思想是杜甫诗歌中的主要思想,其诗歌以这一思想为主线贯穿始终。而这一思想主要来源于诗人生活的第二个时期以后。这个时期对于诗人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转折点,也是诗人诗歌达到全盛的一个开始。杜甫一生是饱经忧患的一生,仕途的不如意,使其生活更是雪上加霜。安史之乱起后,更是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但是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居无定所的生活,才使其诗歌创作有了很好的素材。在诗人颠沛流离的生活中看到了残酷兵役制度下人民所遭受的苦难,看到沿途人民家破人亡的悲惨情状,征调中的场面和官吏拉夫的暴行,体会到中原人民为制止战争做出的最大牺牲和他们渴望恢复安定生活的愿望。这一幕幕百姓因为战乱而流离失所的生活画面,使其创作激情更是高涨,犹如长江大河奔腾而泄,情绪时而愤惋,时而悲楚,调子时而高亢,时而低沉。把忧国忧民的思想真实、深刻地在诗歌中体现出来。
论杜甫的诗学思想 (2)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