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417
读老舍《猫城记》看其文化批判的一点感悟
老舍的创作承袭着“五四”启蒙运动的文化批判精神,对古老中国的国民劣根性进行了多方位的批判,并在《猫城记》中逐一的暴露出来。而对国民性的改造,老舍对鲁迅的国民性批判精神,是“承”中有“变”的,他在创作中有着自己独特的观察视角和解决方式,本文可谓是别具一格,以寓言体构筑起一个荒诞的“猫国世界”影射中国社会和国民性的沉疴痼疾, 以此体现老舍创作中独特的文化批判精神。 腐朽发霉的传统文化之下的猫国社会,其国民性可想而知:糊涂、愚笨、自私、残忍、怯懦、期约毁誓等等,猫人的种种行为折射出其国民劣根性。《猫城记》中所揭露的国民劣根性可以归结为七大特性:一是贪懒。猫国的语言简单,四五百字来回颠倒,便可以讲说一切,许多事与道理不能讲明白的,猫人自有办法:不讲。发现迷叶的好处后,不再种庄稼,定迷叶为国食,这种迷叶经济,更使得人们好吃懒做了。猫城的建筑很特别,只有一列一眼看不到边的房屋,其余的全是街——或者应当说是空场。人们走路,不让路,人挤人,像潮水一样一浪接一浪,偶尔出个旋涡,是围观看下棋,或是扯闲天,以此来打发无聊的时间。他们懒散,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谁家的房子一倒,必定大家来疯抢,白得一块砖也算没白来。
二是自私自利。在“我”与大蝎的交往中发现,猫人完全以自己为中心,为自己的利益而利用人似乎是他们所以交友的主因,心中没有“朋友”这个观念。大蝎让猫人来看“我”洗澡来收取“国魂”,其他人则做了无聊的看客。我替死去的猫兵争得了大蝎的赔偿,当问及死者家属时,其他猫兵没有一个人出声,因为“对于别人有益的事,哪怕是说一句话呢,猫人没有帮忙的习惯”公使太太家的土屋倒了,她和八个“小妖精”被压在土堆里,任凭“我”怎样喊救人一个人也没来。雨停后,终于来了猫人,他们一窝蜂似的上来了,不是救人,而是抢石头,抢砖头,最后连泥土都抢走了,见便宜就捡着,是猫人的习惯。更可怕的是这种自私还出现在亡国之时,猫兵们贪生怕死,为自己活命,上了战场便开始逃跑,没有任何战斗力,更不用说为了国家利益而牺牲自己的生命了。
三是肮脏。“不清洁是猫人历史上的光荣”。猫人的房子只有一个门,四面都是墙,没有窗,类似远古人的洞穴,没有灯光,只有苍蝇,臭气、污秽,也许是为安全把卫生完全忘掉了,房外的一条条水沟散发着臭气。猫小孩们脏,非常的脏,形容不出的脏,瘦、臭、丑,缺鼻短眼的,满头满脸长疮的。全国上下,从政客到学者,从家长到小孩子们,个个又脏又臭。他们从没打扫过卫生,只有下雨时,才帮助猫城作了一次清洁。猫民们竟在墙上刷上“清洁革命”的字样,真是自欺欺人。“我”仿佛看见疾病抢劫了他们的生命,如此差的卫生,即使猫国的经济政治良好,也会被传染病这一“毁灭的巨指”吞噬掉。
四是奴性十足。伸手就打,是上等猫人的尊容;也是下等猫人认为正当的态度,他们甘心当奴隶,挨主子打,倘若有哪个主子不打奴才,这帮奴才定会在背后窃笑主子的软弱与无能。“我”的平等以待和宽容仁慈,终于换来了猫奴们的鄙夷;“我”把饭菜和家伙都摔了,这种粗暴的行为,也终于换来了猫奴们的畏惧和尊敬。“我”了解了猫人的逻辑,知道怎样对待它们了,打骂即可,就是别把他们当人。猫人们是敬重外国人的,只有用外国人看管迷林才安全,一旦发生争执,猫人的处理方法就是“讲和”,他们甘心受外国人的挟制,甘心不自强,连猫国最野蛮难驯的小孩子们,一句“外国人”,便立刻安静了。可以从中想象出他们卑躬屈膝,一副副的奴才相。
五是不讲信誉。猫国中人与人之间互不信任,不以扯谎为耻,在猫人历史上,起誓本来是通行的,可是,起完誓不算数的太多,于是只在小孩子们闹着玩的时候才用上,“信用虽然不能算是坏事,可是从实利上看是不方便的”,这便是猫人的“信用无用论”。猫人在收钱中也是有假币的,更是对现实的真实写照。 六是愚昧无知。在猫国,“人命”是不值钱的,因为有人偷吃了迷叶梗,便打死了他,把他埋在树下,以祈求来年的大丰收,是顺理成章的事。吹乐器的很拼命,以为“随着吹打而丧了命是最痛快而光荣的事”它们对人的生存权极端不重视,残忍、麻木不仁。“我”为猫兵们争取权利,反抗大蝎,可是猫兵们无动于衷,对于没有好处的忙,即使为了他们自己也不会帮的。他们爱看热闹,被兵打,还笑嘻嘻的,天一黑就睡觉,猫民真是天下最愚笨老实的臣民了。在亡国灭种之际,仍然信奉“马祖大仙”,外国人打进来了,猫民并不关心沦为亡国奴,而是担心自己的物质利益,猫国的民众们,甚至政客们依然歌舞升平。
七是“窝里斗”。勾心斗角、自相残杀是猫人的独特之处,他们永远不懂得团结合作,为了保护自己的一点私产,他们更愿意联合外国人一致对内。外国入侵,猫人们开些无聊的会议,爱国军们不想着怎样抗敌,却谋划着争夺皇位。在猫国只剩下最后两个猫人时,“敌人到了,然两个打得不可开交,矮兵们把他们放在一个大木笼里,他们就在笼里继续作战,直到两个人相互的咬死;这样,猫人们自己完成了他们的灭绝”。
猫国像一面镜子,在这面镜子中,我们似乎也看到了拥有几千年文明中国的影子,猫国是个不可救药的民族,作为个人,猫人是没有灵魂的躯壳,他们不尊重自己的生命,生活的肮脏、麻木、没有尊严;作为国家,“国民失去了人格,国便失去了国格。没有人愿与没国格的国合作的。国弱是有多种原因的,天灾、地势都足以使国家贫弱;但是没有人格是人们造成的,因此衰弱是惹不起别人的同情的”这是导致猫国灭亡的主要原因。
老舍对猫国无论是国家的文化批判,还是国民劣根性的无情嘲讽,其用心就在于唤起国民的自我觉醒,也表现了他在追求真理和救国图强道路上的曲折探索。所以,在不惜笔墨地暴露文化弱点和国民劣根性的同时,他也对猫人中的思想进步者进行了正面衬托的描写方式。比如作品中的大鹰就是作者刻意塑造的一个爱国者的典型形象。大鹰因为“劝人不吃迷叶,不玩妓女,不多娶老婆”而得罪所有的新人和旧人。除了小蝎之外,别人都把大鹰视为敌人。然而当猫国受到矮子兵的入侵,猫国陷于生死存亡的严竣关头,大鹰却勇敢地挺身而出,为了能让各方的军队能够实现统一指挥,一致抗击外国侵略,他不惜让好友小蝎砍下自己的头颅,悬头国门,以此来增加小蝎的号召力,让猫人跟随小蝎去奋勇杀敌。作者对他的这种自我牺牲精神做出了崇高的评价:“我不是英雄崇拜者,可是我不能不钦佩他;他是个被万人唾骂的,这样的人不是立在浮浅的崇拜心理上的英雄,而是个替一切猫人雪耻的牺牲者,他是个教主。”可是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生存的猫民们,大鹰的死,并不能解决实质性的问题,这算是革命者的悲哀,更是对“五四”启蒙运动以血淋淋的警示,足以引起启蒙者的自省,也是对启蒙形式本身的质疑和审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