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86
路遥小说的教育意义
[摘 要] 路遥小说饱含对土地和农民的赞颂,充满了激人奋进的力量。他的小说着重刻画了青年在生活的磨难和考验中逐渐成长并最终找到人生目标与价值的奋斗历程。小说中充满不了苦难情节,将人们面对苦难时的选择刻画得淋漓尽致,塑造了一系列艰难成长而又不断抗争的青年形象,激励着一代代青年更积极的面对现实生活和人生中的苦难。
[关键词] 路遥小说 平凡的世界 苦难情结 教育意义
路遥的小说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广大读者,激励着许多青年人追求人生的辉煌。他的作品中充满了悲剧色彩,充满苦难。路遥小说中浓郁的悲剧意识和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相结合,使作品散发出悲壮而冷峻的悲剧美,深化了时代主题,增加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和审美价值,引人深思,催人奋进,使一代代青年在他的激励下更积极地面对现实和人生中的苦难。
一、路遥小说的苦难情结
路遥,被人们成为苦行僧式的作家,在他的作品中,将人们面对苦难时,将人们作出的选择刻画的淋漓尽致,塑造了一系列艰难成长而又不断抗争的青年形象。
《平凡的世界》中的主人公孙少平。他热爱养育他的黄土地,却又不甘于当一辈子农民。他总感觉外边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呼唤着,于是背井离乡,在城市他颠沛流离,尝尽了生活的艰辛,但他并没有屈服,仍顽强地构筑着精神的家园。孙少平在城里揽工邂逅了已上大学的田晓霞,这个出生于干部家庭却很平民化,有思想的女孩改变了孙少平的生活,为他地道的农民血液里注入了新元素。在她的影响下他开始读报,关心国内外大事,于是其思想不再局限于家乡,不再是一个纯粹的农民。晓霞还帮他谋得了一份矿工的工作。默默地,他与爽朗而富有感染力的晓霞相爱了,然而爱情的萌芽却也是悲剧的开始。一个是长年躬身于百米煤窑下的矿工,一个是活跃于社会舞台上的省报记者。他们虽天各一方,但仍保持着通信。田晓霞还出人意料地到煤矿探望孙少平,那次相会真让人有“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之感。然而,他们只能是精神上的伴侣。矿工生活的艰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少平需要心灵的慰藉,而他的恋人却远在他乡,于是作者适时地安排了惠英嫂这个人物。惠英也许是所有矿工心目中的理想女性:温柔,体贴,勤劳,能吃苦。她本来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然而丈夫在一次事故中丧生。少平义不容辞地为她撑起了一片天空。于是,一方面惠英获得了精神支柱,一方面少平也得到了心灵上的慰藉。晓霞的牺牲给孙少平毁灭性的打击,于是“同是天涯沦落人”的他俩在生活的劫难里互相舐舔着伤口。最后的情形是:少平回到了煤矿,远远看见惠英和明明向他飞奔而来……结局不难推测,历经磨难的俩人无声地走到了一起。这圆满了吗?不,它仍是一个悲剧性的结局。孙少平的哥哥孙少安,小学文档后由于家庭极端贫穷而不能升学而被迫回到双水村务农,承担起家庭的重担,成为家人的顶梁柱和精神支柱,后来带领村民承包土地,自己又承包了砖窑,从而使生活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观和好转,最终走出困境后又扩大砖窑生规模,成为县上有名的农民企业家。经历了艰苦的岁月,爱情的悲痛,当我们终于为孙少安迟来的幸福生活而感到欣慰时,他的妻子却被艰苦的岁月个拖垮了。
小说创造了一种苦难哲学,在苦难中不放弃人生追求的学说,是在现实人生的不如意困境中如何苦熬的学说。关于这种苦难哲学,小说是这样表达的:“是的,他是在社会的最底层挣扎,为了几个钱而受尽折磨。但是他已经不仅仅将此看作是谋生、活命……他现在倒很‘热爱’自己的苦难。通过这一段血火般的洗礼,他相信,自己经历千辛万苦而酿造出来的生活之蜜,肯定比轻而易举拿来的更有滋味——他自嘲地把自己的这种认识叫做‘关于苦难的学说’”。相信凡是读懂了“苦难哲学”的人,就是遭受再多的苦难也不会轻言放弃和怨天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