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18
论杜甫的诗学思想
[摘要]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为解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而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优国优民这条主线,以最普通的老百姓自我主角,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但是我觉得他的诗学思想具有很强的时代气息。即使现在看来,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杜甫的最大成就和特色,是现实主义。杜甫有他的独特的丰富的生活经验,杜甫的诗多取材于人民生活,和社会现实密切结合,为了真实地形象地反映现实生活,他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他的思想即是唐诗思想艺术的集大成就。
[关键词] 杜甫 诗学思想 影响 诗歌
杜甫的诗学思想风格
杜甫的“沉郁顿挫”
杜甫诗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沉郁顿挫,沉郁顿挫风格的感情基调是悲概。杜甫是一位系国家安危和生民疾苦的诗人。动乱的时代,个人的坎坷和苦难的遭遇,一有独感,则悲概满怀。他的诗有一种深沉的忧思,无论是写生民的疾苦、怀友思乡,还是写自己的穷喷潦倒,感情都是深沉阔大的。他的诗,蕴含着一种厚积的感情力量,每欲喷薄而出时,他的仁者之心、他的儒家涵养所形成的中和处事的态度,便把这喷薄欲出的悲怆抑制住了,使它变得缓慢、深沉,变得低回起伏。杜甫的诗歌在语言上,普遍认为具有“沉郁”的特点,便以“沉郁顿挫”四个字准确概括出他作品的语言。而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其诗学风格的形成,与其格守的儒家思想有了一定密切关系。少时有雄心壮志和报国之心。如后来安史之乱,国运衰微,加之仕途不济命途多,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也使杜诗的诗风有了很大的转变,趋近现实主义。
兼容并蓄
杜甫的诗学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从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学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感情真挚,实事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这是他创作风格,就杜甫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议论风格而言。有的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的影响,也有学者认为杜甫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及司马迁的实录精神。
炼字对仗
对待《诗经》、《楚辞》、汉代古诗、建安诗歌等大家一致交口赞扬的诗作,杜甫自然极
力推重,积极继承。如《戏为六绝句》其六称“别裁伪体亲风雅”,其五称“窃攀屈宋宜方驾”, 其三称“纵使卢王操翰墨,劣于汉魏近风骚”;《解闷十二首》其五称:“李陵苏武是吾师,孟子范文更不疑。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偶题》诗云“骚人嗟不见,汉道盛于斯”; 《苏大侍御访江浦,赋八韵纪异》中称赞苏涣诗“再闻诵新作,突过黄初诗”。 杜甫集中对这些诗文的赞扬推崇随处可见。
杜甫的诗在格律上,具有炼字精到,对仗工整的特点,符合中国诗歌的“建筑美”。另外杜甫有许多创新。例如他在五七律上的创造性也是他诗学创作的独到之处。
内容深远
他推重文章的地位,可以说主要是把文章的作用基于其“风雅比兴”精神,但他并没有因为主张文章的风雅精神而小视其艺术审美特质。可见他不是用绕开或排斥文章的经世致用功能的办法去正视其抒情审美作用的,也没有因重视文章的政用功能而小视或排斥文辞文采等艺术形式和抒情悦性的审美质性,而是把文章庄重的风雅传统和声律辞采抒情等审美特质协调起来了。杜甫善于运用古典诗歌的许多体制,并加以创造性地发展。他是新乐府诗体的开路人。他的乐府诗,促成了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发展。他的五七古长篇,亦诗亦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