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40
论关汉卿戏剧的艺术特色
——浅谈关剧《窦娥冤》
[摘 要] 关汉卿是中国文学史和戏剧史上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作品在思想内容上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充满了战斗精神;艺术上,通过引人入胜的戏剧冲突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结构安排方面,紧凑绵密,冷热相济而又情节起伏,高潮迭起,扣人心弦,极具舞台性;语言运用上,本色自然,雅俗兼收,通俗质朴,自然真切而又生动活泼。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史册写下了辉煌的一页,是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
[关键词] 特征 冲突 语言 手法 影响
从关汉卿所处的历史背景决定了他的写作题材,他的作品大多反映元代社会现实,揭露一些社会中的丑恶现象。体现了作者对于民生疾苦的关切,对下层人民的关心。在元代,汉人得不到平等对待,文人无处寄身,在与下层人民的广泛接触下,他们的作品深刻揭露元代社会的黑暗和腐败,对受迫害者给予莫大的同情,尤其是关汉卿对于一些弱小女人物给予了很大的关注。以关剧悲情剧《窦娥冤》为例:
一、利用细腻深情的笔触刻画,凸现人物个性特征。
在关汉卿的一系列作品中女性人物被作为主要人物写入剧本,作者用细腻的笔触生动形象的描绘,使这些人物的个性突出,体现了作者对民生和女性问题的重视,更体现了作者对揭露社会黑暗的力度的强烈。据一些秦腔老艺人介绍,由于各地方语言的表达不同,各剧种表演的不同,对《窦娥冤》戏剧的编排也有一些差异。但不论怎样改编,都没有改变窦娥这个人物的个性特征。
首先,窦娥是一个善良孝顺的女子。面对张驴儿的威逼,窦娥可以求助邻里或主动告官,想办法摆脱纠缠,她却独力反抗,没有采取任何举动。被张驴儿陷害后,她一直认为太守明镜高悬,能为自己主持公道,但是太守收受贿赂,终被怨判。如秦腔在第二节“刑堂屈招”中,审讯窦娥的时候,窦娥面对严刑拷打宁死不屈,但昏官知道窦娥对婆婆很孝顺,就当着窦娥的面要拷打蔡婆婆,当棍棒要打到婆婆身上时,窦娥却画供屈招。但她仍希望上层统治者会复审,相信自己的冤情还有昭雪的机会。在赴刑场途中,窦娥还央求刽子手走后街,免得蔡婆遇见而心疼难受,在生命即将消逝之时,她想到的只是别人。赴刑场时,她除了说明冤情外,没有一句埋怨的话,把一切都推到自己的命运上来,反过来安慰婆婆,只求蔡婆婆为她荐浆烧纸。由此可以看出窦娥善良孝顺的性格。
其次,窦娥具有的性格。因为坚韧,她才会在突然遭遇到侵害的严重关头,面对威逼她的敌人,便从忧愁苦闷中振作起来,嘲笑婆婆的软弱妥协,头脑清晰,表现得敌我分明;因为坚韧,她才会面对拷打而宁死不屈;因为坚韧,她才会在临刑前,面对监斩官发下热血飞白练、六月飞雪覆尸、楚州大旱三年的三桩誓愿,让人知道自己的冤情;因为坚韧,她才会精神不死,鬼魂出现在父亲面前,坚持要复仇雪冤,将文卷改正明白。
最突出的特点是她勇于反抗封建势力。最能反映这个特点的是她在刑场时昭雪冤情的希望破灭,对鬼神天地发出震撼人心的控诉。咒骂天地怕硬欺软,顺水推船、错勘贤愚、让作恶多端的坏人欺压善良的百姓的悲情呼唤。曾经希望官府能复审冤情,但一旦认清它的真实面孔,就立即与它势不两立,决定抗争到底。即使做了屈死的无头鬼,也绝不放过凶相毕露的恶人。临死前的三桩誓愿和鬼魂出场诉说冤情都表现了窦娥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和对黑暗的封建势力的控诉。窦娥越是善良、孝顺,也就越发显出其冤屈,她的抗争与反抗也就越发令人同情,作者在这里是通过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善良被毁灭来揭露社会的黑暗,揭露的意义就越深刻。
二、情节集中,冲突设置错综复杂且又主次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