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468
论孔雀东南飞的叙事特色
[摘 要] 传世之作《孔雀东南飞》,除了故事本身的凄美之外,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所表现出的叙事特色,是这首诗能千古流传的又一有力保障。
[关键词] 叙事诗 比兴 象征 动静结合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因此它也被称为我国古代史上最长的一部叙事诗,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光辉诗篇之一,《孔雀东南飞》与南北朝的《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及“叙事诗双璧”。后又把《孔雀东南飞》、《木兰诗》与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乐府三绝”。故事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治舒县,汉末迁皖县,均在今安徽境内)的一桩婚姻悲剧。历代传唱,成为艺术创作不竭的源泉。
细品下来,除这部作品本身切合了人性、爱情、悲剧等流行元素外。作品的叙事特色,如开头与结尾所用的借物喻人;过程中详略自如中彰显出的人物性格;不吝笔墨对兰芝的描绘等等,使读者无不为故事所吸引,为仲卿与兰芝的悲剧而叹息。所有一切,才使得这部作品能千古流传。
《孔雀东南飞》的的开篇‘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用了“比兴”手法,其结尾‘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中有双飞鸟,自名为鸳鸯。仰头相向鸣,夜夜达五更’则是象征性的结尾。反复诵读则能体会到这两段文字中的韵味。在这里,无论是南飞孔雀的徘徊之感,还是松柏梧桐的交枝接叶、成对鸳鸯相向和鸣的难舍难分之情,都不再是那种简单的起兴、和象征的独立存在,已然与正文内容的融合统一,把作者的感情充分的表现出来。哀与不甘,这是我国漫长历史长卷中男女感情悲剧的真实写照。受传统礼教束缚的青年男女,提供给他们的选择只有接受。反抗的手段也只能是弃世。而对感情的奢望只能虚无的寄托给徘徊的孔雀、交织的梧桐、相向而鸣的鸳鸯了。作者的对主人公的悲情,对他们爱情的祝福,在这一首一尾中显露无遗。
详略得当,是本文作者极其高明的写作技巧体现。短短一千七百多字,却具体而形象地铺叙了新妇兰芝被遣、被逼再嫁以及她同丈夫仲卿殉情的全过程,并在这一过程中塑造了兰芝、仲卿、焦母、刘兄等几个生动而典型的形象。
兰芝无疑是作品中的灵魂人物,作者描绘的重点,从正面到侧面,从语言到行动,从外貌到内心世界都极力描写,甚至还要通过写环境、景物以及插入抒情议论来渲染,可谓是“用墨如泼”。如新妇起严妆一段‘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本是将要被遣回娘家的人,描写的宛如即将出嫁的新娘。这固然是借此对兰芝的美丽作必要的补充叙述,但更主要地是在突出兰芝那种刚烈且又含蓄的反抗精神。又如写太守家办喜事的场面‘视历复开书,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良吉三十日,今已二十七,卿可去成婚。交语速装束,络绎如浮云。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随风转,金车玉作轮。踯躅青骢马,流苏金镂鞍。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作者这样不厌其繁地写豪华的排场,这一方面是从旁人角度证明兰芝的美丽贤德,以反衬出焦家遣返兰芝的无理;更重要的则是为后面兰芝赴水寻死做好铺陈,以证明兰芝不为荣华富贵所动心,一心捍卫自己爱情的高尚情操。
而在另一些地方作者却又表现得“惜墨如金”。以焦母与刘兄做当时社会制度的代表人物,作者仅以数句对话就将两个人物刻画得非常逼真、可信,使他(她)们所代表的社会面孔跃然纸上。如焦母“捶床大怒”这一个举动,焦母“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和“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这两句话,就惟妙惟肖地勾画出了一个久怀忿恨、独断专横的家长形象。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