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34
论王维山水诗的艺术风格
[摘 要] 古代以山水诗而闻名的诗人不胜枚举,其中唐代的王维就是比较突出的一位。他在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等前人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独特的艺术创作风格,奠定了他在唐代诗坛的重要地位。王维是一位才华横溢、多才多艺的诗人,不但有卓越的文学才能、而且有出色的绘画本领、还擅长音乐。因而他善于捕捉自己对大自然敏锐独特的感受,并运用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因此,其笔下的山水景物特别有神韵。
[关键词] 王维山水诗 继承与独创 诗中有画有韵 空灵静逸
王维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摩诘,,他出生在儒学世家,精通绘画音律。被人誉为“文章冠世,画绝千古”。他一生流传下来的诗歌有四百多首,其中山水田园诗尤其被人所称颂。盛唐时的《河岳英灵集》中对王维的评价说:“词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成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指出他的诗富于画意,而宋代文豪苏轼在《东坡林志》中对王维的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则非常精辟允当地概括了王维山水诗的鲜明艺术风格特点。
王维山水诗承上启下,将山水诗由勃兴期推向昌盛期,进一步发展了中国山水诗。
一、继承前人,独树一帜。
继承了陶渊明、谢灵运等的山水诗传统。
王维与陶、谢诗歌艺术的继承,以山水诗为例。唐代的山水诗,以二谢为代表的南朝山水诗相比,呈现出崭新的风貌。南朝山水诗对山水景物的描写追求形似,崇尚工巧,重与声色,几乎很难看到诗人在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也就是后人评价的少性情或是缺乏神韵。唐代山水诗脱离了对形似的追求,而致力于达到神似。他们刻画山水,不滞于山容水态,而是力求把握和表现山水的个性。自然山水成了诗人的朋友,或诗人自己的化身。“两看相不厌,只有敬亭山”。人和大自然,情和景契合交融达到化境。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他的诗既有陶诗浑融完整的意境,又有谢诗精工刻画的描写。王维的诗特别富有神韵,达到了形似与神似的高度统一。他描画山水,追求的是神似,并能在诗里渗入自己的思想感情,表现诗的情韵和意趣。在他笔下,山水风光不是被肢解的,不是一个个细部的描摹,而是浑然一体的气象。诗人用这种方法唤起读者类似的体验,使他们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如《汉江临眺》: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襄阳好风日,流醉与山翁。诗人从大处落笔,把汉江给予自己的最鲜明的印象和感受写了出来。还有他的《山中》也极富有情趣:荆溪百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早行山中,忽然觉得衣裳湿了,以为在下雨。细看原来无雨,只有那不可近察的山岚依稀在目,沾湿了自己的衣裳。一首小诗只有二十几个字,却抵得上一幅秋山早行图。像这样的诗是需要反复玩味的,也只有在反复玩味中,才能像苏轼所味到的那样:“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书摩诘蓝田烟雨图》﹚。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的语言,再到王维对启示性语言局限的突破。是由陶渊明到谢灵运,再到王维的另一方面转变。中国的山水诗到了唐代,才臻于完美纯熟,山水诗的创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登上了中国古代山水的成就峰巅。
以写禅境、蕴禅趣的山水诗篇屹立文坛,独树一帜。
“以禅趣入诗”是王维山水诗的一种重要形式。所谓“禅趣”指进入禅定时的轻灵愉悦、宁淡自然的意趣。禅宗是避世主义的哲学, 它将人世的各种悲欢离合、七情六欲引向空无的永恒,化为心灵深处对物欲情感的淡泊。王维以清净澹泊的生活为精神解脱的途径,所以他的山水诗常充满禅意的“平淡”,大体表现为 :色彩的淡雅:王维的山水诗中,出现频率最高的颜色词是“白”、“青”色。青、白色能给人的心理带来平和、安静的感受,有利于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