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37
茅盾《子夜》的艺术特征
[摘 要]《子夜》是一部优秀的革命现实主义巨著,它标志着作者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已进入成熟的阶段。在以剧烈阶级斗争为背景广泛反映社会生活的长篇创作中,《子夜》的成就是最突出的,它以惊人的艺术力量表现了3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各个阶级的矛盾与斗争,提出并回答当年最重要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子夜》是我国无产阶级文学运动中出现的第一部成功的长篇小说,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篇范文试从作品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特征、真实性和史诗性的创作几方面简单分析«子夜»的艺术特色。
[关键词] 题材、结构 人物塑造 语言 真实性、史诗性
《子夜》是茅盾创作于三十年代的纪实性小说,是以三十年代大上海的都市生活为背景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它以纪实的手法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都市风貌,是当时中国社会现状的缩影。这部作品诞生以来,轰动一时。因其文学艺术成就极高,作品经久不衰,读者越来越多。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子夜》已被译成多种文字,畅销世界,一致受到国内外的好评。《子夜》强大的生命力,源自其高超的写作艺术。它的艺术特征奠定了《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奠定了茅盾大师的地位。本文拟从作品结构、人物塑造、语言特征、真实性和史诗性的创作几方面简单分析«子夜»的艺术特征。
一、《子夜》的题材、结构;
《子夜》所概括的社会生活纷繁万状,事件如波,此起彼伏;场面如链,交叉出现;人物如星,忽闪忽逝,但整个人物事态的展开又条贯井然,纷而不乱。《子夜》蛛网式的密集结构,表现社会变迁的复杂内容,这种庞大结构所展示的组织人物与事件的办法之多,叙事角度的变化之繁,足以证明茅盾丰富的创作经验与对素材的驾驭能力。《子夜》有五条重要线索贯穿始终:①以买办资本家赵伯韬,金融资本家杜竹斋、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甫等人为代表的公债交易所中“多头”和“空头”的投机活动;②在世界经济危机,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以军阀混战等影响下的民族工业的兴办,挣扎和最后的彻底破产;③工人阶级的悲惨生活以及他们反抗资本家残酷剥削的怠工,罢工斗争;④如火如荼的农村革命运动,使吴老太爷仓皇出逃,曾沧海暴死街头,吴荪甫“双桥王国”美梦彻底破灭;⑤依附于资产阶级的“新儒林外史”人物的空虚庸俗的日常生活和寻求刺激的变态心理以及苦闷抑郁的精神状态等。通过这五条重要线索,《子夜》试图概括中国30年代社会生活的完整面貌,即包括城乡、工商、军政、劳资、新儒林人物及大家庭主仆关系等各个社会层面的生活图景。五条线索齐头并进,中心突出,既相对独立,又纵横交织,使生活内容和众多的人物、事件,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成为一个艺术的整体,像一座纵横交错又浑然一体的建筑群。
二、《子夜》的人物塑造;
《子夜》中的人物塑造。主要是“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的塑造。茅盾在人物塑造中,关注的不是人物的性格、命运、精神状态等,而是他们所体现的时代特色,是时代、阶级和政治思想斗争在人物身上所铭刻的烙印,是他们所具有的社会意识形态性。他笔下的人物是“一定的阶级和倾向的代表,因而也是他们时代的一定思想的代表”。这种强烈的时代色彩,鲜明的意识形态性,是茅盾创造人物的根本原则。
《子夜》之所以一发表就引起轰动,关键在于它成功地塑造了吴荪甫这个中国文学史上从未塑造过的民族资本家的人物典型,并以他为中心照亮了30年代整个上海的社会生活,照亮了在这里活动的社会各阶级,各阶层的人的思想、性格、心理和命运,以及他们与历史纠葛的方方面面。
吴荪甫生不逢时,在中国半殖民地的现实环境中雄心勃勃地企图发展民族工业,结果以破产的悲剧而告终。茅盾一方面从政治上对个人物的阶级属性进行了深刻解剖,注意写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