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5369
论张爱玲小说的“苍凉”意识
摘要:
张爱玲是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一位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她的小说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她“为女性文学掀开了女性心狱充满疮痍的一角” ,由此构成了她小说的苍凉、婉哀、惨伤的风格。她的小说充满了苍凉与悲哀的悲剧意识,特别是对女性的可悲生存处境的感知与体认。她在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饱受封建枷锁束的悲剧女性形象、缚物欲与道德挤压下灵魂扭曲和自身性格悲剧者,真实地描摹出普通人的灰暗生命图案,刻画出普通人的卑弱可怜人性。使她的小说具有一种种透心彻骨的悲剧感,富有人性的苍凉美。
关键词:张爱玲;小说;悲剧意识
张爱玲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现代女作家,她是个悲观主义者。家庭变故和感情受挫,铸就了她复杂的心理世界和孤僻的性格,而对人性、历史和现实的悲观又促成了她独特的悲剧创作观,她将她创作的悲剧意识注入文学,以悲凉的语言和苍凉的意象表现出来,形成了风格美艳而苍凉悲凉的艺术特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道奇异的风景线。
一、张爱玲悲剧意识产生的原因
不幸的童年生活,青年时代的理想遇挫,与胡兰成的悲剧婚姻,造就了张爱玲的悲剧创作意识,这些人生经历使她的小说折射出更多的是寒冷、残缺、伤感和苍凉。
(一)家庭生活的不幸
张爱玲有着显赫的家世,祖父张佩纶是清朝名将,祖母是清末重臣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的父亲是清朝的遗少,抽大烟,赌博,嫖娼,样样精通,典型的纨绔子弟。母亲是南京黄军门的名门世家小姐,思想先进,婚后与张爱玲的姑姑一同去欧洲留学。父母不和导致离婚,这也是童年的张爱玲不幸的开始。这使得张爱玲的童年分裂为两个世界,母亲的世界——洋派、光明、温暖而富足,母亲成了身处幽暗地她拼将全力抓住的一缕阳光,在母亲那里她得到了文明的教养和气质的熏陶,但母亲那有着许多清规戒律的洋房也培育张爱玲的内倾性格。父亲的世界——腐朽、黑暗、冷漠而寂寥,“整个儿都是懒洋洋灰扑扑,缭绕在鸦片的云雾里”,父亲另娶了太太,这更使张爱玲的生活阴云密布。敏感的张爱玲从小就在高门巨族中过着孤独而凄惨的生活,咀嚼了人世的沧桑,世态的炎凉。缺失的母爱、后母的虐待、父亲的狂暴,让她深深体会到人生的阴暗与悲哀,也逐渐孵化出张爱玲孤僻和冷淡的性格。“这使她产生出对人生的否定情绪和浓郁的悲观气质,张爱玲因了家庭中的不幸,使她成为一个十分沉默的人,不说话,懒惰,不交朋友,不活动,精神长期萎靡不振”。[5]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文化氛围给她太多的苦楚和悲伤,形成了她自立于人世的态度,她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父母的不幸婚姻,引发她对婚姻的消极态度,她笔下的婚姻是无爱的、苦涩的,带着强烈的悲剧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