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469
浅谈《阿Q正传》中的阿Q精神胜利法
[摘要]阿Q,他是一个自欺欺人、自我麻痹还自我陶醉其中并自得其乐的人。阿Q精神即是在失败与屈辱面前,不敢正视现实,使用虚假的胜利来在精神上实行自我安慰、自我麻醉或者即刻忘却的一种独特表现。阿Q精神本身具有妄自尊大、欺强凌弱、性幻想狂、泼皮耍赖、自欺欺人等特点。部分人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好,又甚至为了达到目的伤了自己也无所谓。现实和利益让人开始找不到方向,大家为了避嫌、自保,一直不断的绕弯;又有人为了快速达到目的,选择直线,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到底什么是对,何又是错,我们不得不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完人太难,只求问心无愧。
[关键词]阿Q正传 阿Q精神 精神胜利法 自我麻痹 自我陶醉 现实 自我反省 问心无愧
阿Q精神胜利法作为一种普遍的精神现象,主要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在帝国主义扩张浪潮不断的冲击下,封建统治阶级日趋没落,再联系到现实环境,便让他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心理。“精神胜利法”正是这种病态心理的表现。与此同时,农民本身的阶级弱点,小资产阶级长期以来所形成的经济地位,也是其根源之一。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物质决定精神。阿Q面临着一切生存的困境:无田地,无房屋,无女人,贫苦到无立锥之地,在未庄人的眼里根本就不是一个完整的人,而是人们茶余饭后的笑料。虽然他也为此作过一些努力,包括投机革命,但每一次都以失败告终。阿Q既已丧失了做人的尊严,如不能姓赵,否则便挨打。他受尽了地主阶级和整个封建社会的剥削、欺压。他开始麻木健忘、自甘屈辱,自我陶醉,甚至以丑为荣。在这种状态下,长久以来深受压迫和凌辱、无力反抗因而便产生的一种心理变态即:阿Q精神胜利法。
一、什么是阿Q精神?
大家应该都记得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他在日本学医的时候,有次上课通过视频看到中国人被枪杀的场境:围观者是麻木且张着嘴的中国人。这个经典的中国人形象完全可以贯穿阿Q和看客精神。我常常会想像那个场景,想像那时那些还有一点良知的人们,看到那个场景,他们到底是什么心情。也一直在变换情境,联系到当代那些麻木的的看客,比如面对乞丐,大多数人也已经麻木了,那么,正如此情此境,那时的鲁迅先生到底在强调什么,我们到底该追求什么,这所有的问题,每次都让我陷入沉思。
以前我一直认为阿Q精神也就是精神胜利法,里面包含了大多数人受尽凌辱后的自嘲。甚至当别人提及时,我便一概的认为那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嘲讽,又或者是那个人他无法自圆其说时的一个借口。虽然也从其他方面了解到,阿Q积极的一面,但我仍然固执的把它归类为贬义词。所以,一面我当着一些“正常阿Q人”还得说一些“不正常的‘阿Q’话”, 一面打从心底我就不认同他的这个思想,甚至看不起他们这类人。这让我很是矛盾。后来常在角落里和一些所谓“阿Q迷”讨论学习之后,我逐渐明白了阿Q精神的更深一层含义:阿Q活着、死了,都不是悲剧,倒像个笑话和闹剧。为什么这样说,因为他是他自己命运里的看客,对于自己处境的不自知,使得他生活得像在看别人的热闹一样。侮辱和欺压都发生在自己身上,经由阿Q精神一转变,没有愤怒或抗争,忍受了,且自然而然。一旦有机会的话,他所能做的就是去侮辱和坑害别人,再兴高采烈地看一回“热闹”。
那么所谓的阿Q精神究竟是怎样的呢?它的主要特点用一句话讲来便是精神胜利法,即在恶劣的环境下自我麻痹之后还自我陶醉。精神胜利法是阿Q精神最基本的东西,也是它特有的东西,他的自尊自负与自轻自贱固然是精神胜利法的主要的表现条件,最为典型的便是“儿子打老子”这一说法。简单的说“阿Q精神”就是一种是自慰精神或者是自贱精神,相关学者概括为:就是阿Q的自欺欺人、自轻、自贱而又妄自尊大,自甘屈辱、自我麻痹且自我陶醉等种种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