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559
浅析鲁迅作品中的妇女形象
【摘要】中国封建社会中的妇女,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她们必须恪守封建礼教及其道德标准,因而所受的苦难最深重。 【关键词】妇女形象 、 反抗、 吃人本质 、 封建社会宗法制度 、 鲁迅
在人类进化史上,女性同男性一同出现并创造着这个世界,但是有史以来,女性所受到的待遇,一直是不公平的。在人类生活的辞典里,恐怕再没有比女人更难以解释、评说的了。长时间以来,妇女在现实生活中的状况及其价值,像植物中的葛藤,没有自己的枝干,靠攀缘其他植物而生活——女性需要依附;像天空中的流云,没有自己的根基,风可以随便把它吹走——女性缺乏自身的价值。从中国两千多年前孔夫子的“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到西欧中世纪“女人是男人身上一根筋骨所做” ,历史的传统偏见在男女之间掘出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 有史以来,中国妇女承受了巨大的苦难和痛苦,鲁迅先生为此而深深地悲哀、忧愤。他说,中国人向来没有挣到过人的价值,至多不过是奴隶。鲁迅小说中也塑造了一个不容忽视的女性世界。“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并非鲁迅先生偏爱女性,只是因为女性有着太多的苦难和忧伤。因此,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成为鲁迅先生的一个创作倾向。鲁迅先生以其理性批判的精神,审视着二十世纪的中国现状,关注着中国劳动妇女的历史命运,并从此出发思考着有关社会、历史的诸多问题。全面地揭示中国妇女灵与肉、尤其是灵的苦痛是鲁迅小说的主题。鲁迅在他的小说中写出了中国农村妇女无限的人生悲剧,显示出他对中国农村社会深深地理解与同情。他以深沉的笔触,塑造了一系列在封建统治压迫下挣扎哀鸣的妇女形象,字里行间,熔铸着作者的激愤与不平。对他笔下不觉悟、处境悲惨而精神麻木的人物,鲁迅持“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态度。
一、完全被奴役,且无力反抗的女性:
《明天》的主人公单四嫂,是一个粗笨女人。她勤劳善良,丧失丈夫后,遵循着封建礼教从一而终的观念不敢改嫁。她没有什么非分之想,只想靠自己的双手养活自己和儿子。然而,厄运却向她袭来。宝儿生病,求签、许愿、吃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