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397
试论鲁迅小说《狂人日记》中的“狂人”与“疯子”
[摘要]鲁迅小说《狂人日记》创造了一个“狂人”、“疯子”形象,然而这个“狂人”和“疯子”只是在常人眼里得出的判断,因为他看清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实质,说出了常人不敢相信的否定封建伦理道德的话,所以被常人认为是“狂人”、“疯子”。旧的腐朽的社会形式及伦理道德需要具有“狂人”、“疯子”精神的人来否定,科学研究领域也需要具有“狂人”、“疯子”精神的人否定陈旧的,创立新的更加科学的。社会前进需要“狂人”、“疯子”精神。
[关键词]狂人 精神 社会 进步
一、《狂人日记》中“狂人”的特殊含义
《狂人日记》是鲁迅先生写于1918年的白话文短篇小说,是“五四时期文学革命的第一声春雷”,“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反封建的白话小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狂人是鲁迅创造的一个反封建战士形像。”
《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即人们常说的“疯子”,“患有‘迫害狂’之类”,关于“狂”与“疯”二字,辞海分别诠释如下。
疯:神经错乱失常。“疯”组成的词或词组有“疯狂”“疯人浪”“疯魔”、“疯话”、“疯疯癫癫”等。
狂:本意指狗发疯,亦指人的精神失常。引伸为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的态度。也作气势猛烈,超出常度解释。“狂”组成的词或词组有“轻狂”,“狂风暴雨”,“狂欢”、“狂放”等。
从《辞海》对“疯”和“狂”的诠释可以看出,“疯”和“狂”有相同的释意,即指人的精神错乱失常。但“疯”的释意多限于“狂”的本义,即人的精神错乱,而“狂”除了本义外,还引伸出了新的释意,这些释意有贬义的,如“纵情任性或放荡骄恣,也有中性的“气势猛烈,超出常度”,同时“狂”组成的词或词组中还有褒义的,如“狂欢”等。
“狂人”在《辞海》及《现代汉语词典》中的诠释也有两个:一为“精神失常的人”,与“疯人”、“疯子”同义;一为疯狂的人或极端狂妄自大的人。
综上所说,鲁迅小记《狂人日记》中的“狂人”,可以解释为与“疯人”、“疯子”同义,即精神失常的人,也可以解释为“疯狂的人”。从小说表面文字看,小说中的“狂人”是一个神精失常的病人,说的是“错杂无伦次的荒唐之言”,实际上鲁迅先生在《狂人日记》中创造了一个“疯狂”地与黑暗腐朽封建旧社会作斗争的勇士。借小说人物的“疯”,表现了反对封建伦理道德之“狂”。
鲁迅先生创作《狂人日记》的年代是黑暗腐朽封建专制统治的年代,封建礼教、封建伦理愚昧了人们的思想,以至于“狂人”身边的所有人,包括家人“大哥”、赵贵翁、邻居“一伙小孩子”、“打孩子的女人”等等,不能理解“我”的言行,都用异样的眼光看“我”,甚至想“吃掉我”。的确,封建礼教、封建伦理道德统治中国几千年,“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亡,子不得不亡”,女人“三从四德”,“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等等一整套封建伦理统治了人们的思想,不容许有半点的反抗与怀疑。但是,鸦片战争战败割地赔款,大清帝国如风雨中腐朽房屋摇摇欲坠,让中国先进知识份子“晚上总是睡不着,凡事须得研究,才会明白。”从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者到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者“想了”,“研究了”,终于明白了,要想国家富强,人民过上幸福美满、平等自由生活,只有推翻封建专制统治,打倒“封建礼教”。《狂人日记》中的“我”正是“研究”明白了中国的前途而奋起反抗封建礼教、封建专制制度的革命者。而在革命的初期,革命者“反常理、逆常规”的思想、言论不会被多数仍然因循守旧的常人理解,因此被包括身边人在内的社会上的多数人视为“疯子”、“狂人”。
二、“狂人”是反抗封建伦理的勇士
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中创造了不少因为受封建伦理、封建道德毒害“生活在病态社会中的不幸人们”,孔乙己、祥林嫂、闰土、华老栓等,他们受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活在社会的最低层,但是,可悲的是,封建伦理在思想上的毒害,让他们麻木愚昧,默默忍受着痛苦,或把希望寄托于来世。这些人不理解自己为什么受苦,也不理解已经觉醒了的革命者,认为已经觉醒的人是“狂人”、“疯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