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876
阿Q精神胜利法要不得
[摘 要] 阿Q作为文学长廊里的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充分体现了中国人的某些劣根性。就其“精神胜利法”而言,便揭示了一种“不能正视失败,而用逃避、自我安慰的方式寻求解脱”的思想。而这种所谓的“胜利法”恰恰是我们要不得的。人的一生难免会遇到失败,“常胜将军”只是传说中的人物;人也难免有不如别人的时候,10个指头还不一般长。但是面对这些失败,这些缺点,我们是否要像阿Q那样,用一句“虫豸打小子”代替“老子打小子”,以换取心理上的平衡,姑息纵容自己呢?回答显然是否定的。让我们摈弃“阿Q精神”,正视缺点,实事求是,创造美好的未来!
[关键词] 阿Q 精神胜利法 畸形 病态
什么是阿Q的精神胜利法?鲁迅先生在《阿Q正传》小说中塑造的阿Q的形象,把这个人物的精神成为阿Q精神胜利法。有的人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妄自尊大、欺弱怕强、麻木不堪的扭曲精神,是不健康的;也有人认为,它是一种很好的调节剂,在人面对挫折、困境,或者失意的时候,可以用此方法来获得心灵上的安慰,帮人们顺利度过难关。我同意前一种观点,我认为阿Q的精神胜利法是一种精神上的畸形,一种不健康的心态,我们不能“屈服”于它。
一、阿Q精神胜利法的实质。
阿Q就是一个从物质到精神都受到严重戕害的农民的典型。阿Q是上无片瓦、下无寸土的赤贫者,他没有家,住在土谷祠里;也没有固定的职业,“割麦便割麦,舂米便舂米,撑船便撑船”①。从生活地位看,阿Q受到惨重的剥削,他失掉了土地以及独立生活的依凭,甚至也失掉了自己的姓。当他有一次喝罢两杯黄酒,说自己原是赵太爷本家的时候,赵太爷便差地保把他叫了去,给了他一个嘴巴,不许他姓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