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6757
从学生心理特征出发训练学生写作的多维思维
【摘 要】在初中作文教学当中,教师应认真研究学生的心理特征,从他们的心理特征这个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收到比较理想的效果。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意到初中生的这种矛盾而又统一的心理特点,在不断丰富他们知识的同时,引导他们打破思维定势,学会敏锐地发现问题,大胆地提出问题,敢于向权威挑战,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创见解,敢于标新立异,从而培养他们写作文章的多维思维。
【关键词】作文教学现状 多维思维 心理特征 训练 注意问题
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语文这一学科的综力能力的体现,是提高文字表达能力,培养思维能力的重要一环。可在现实语文教学当中为了全面提高中学生作文水平,语文教师作了很多努力,可是现状是作文课上学生们依然感到压抑、畏惧、厌倦,教师也感到乏味、失望、急躁,可以说是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从学生作文中,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作文思路阻塞,文思枯竭,即使写出来的文章也往往结构相同,甚至使用的论据也大部分相同。学生思维只能在一个固定程序的思维模式中展现知识的面目,从而出现作文千篇一律的局面。可见,语文作文教学依然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一个薄弱环节,许多语文老师的心智和力气,很大程度上还没有完全用在旨在推动学生写作能力大幅度提高的深层区和关键上,不能系统有效地进行思维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教学双方重复着许多微效劳动,甚至是无效劳动。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是与传统作文教学模式有很大关系的,传统作文的教学不重视思维训练,造成了作文的枯燥、乏味和僵化,学生思维呈单向性、断流性,不能有效形成思维的发散性、连续性和流畅性,影响到思维品质的深层开掘与塑造。从作文写作的本质来看,写作的每一个过程,包括审题、立意、构思、选材、行文、修改、加工等,都是一个思维的过程,都是需要思维的参与,文章是思维信息的载体。从学生写作实践角度看,习作毛病大多体现为言之无物、语无伦次。显然,这两种常见毛病根源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