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996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民俗描写
[摘 要] 民俗,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心理积淀,它可以透视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史文化。呼兰河的传统民俗便是揭示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我国农村在封建统治下的社会弊病。《呼兰河传》是萧红的一部回忆体长篇小说,作者在作品当中描写了故乡很多古风旧俗。本范文主要围绕《呼兰河传》中的跳大神、野台子戏、扎彩、孟兰节等民俗进行论述,浅析了呼兰河人卑琐、落后的生活现状和“病态的灵魂”,以及作者独特的生命感受和人生体验。
[关键词] 民俗 跳大神 野台子戏 孟兰节 扎彩
“民俗”即民间的风尚、习俗,它是一个社会历史文化的心理积淀,它承载着一个民族的传统精神,透过这些民俗我们可以直观一个民族在一定时期内的历史文化,以及一个社会发展的年轮。而萧红——这个被鲁迅誉为“中国最有前途的女作家”,被茅盾称为“感情富于理智的女诗人。”她的作品极具浓厚的地域文化,渗透着大地上泥土的馨香,闪耀着北国壮美的风光。她的长篇小说《呼兰河传》——这部带有自传性质的回忆体小说,正是通过描绘东北故乡众多的古风旧俗——跳大神,野台子戏,孟兰节,娘娘庙会,放河灯……,它们像一幅幅无需浓妆艳抹而又内容丰富的油画一样,向我们展示了辛亥革命之后至“五四”运动以前这一历史时期内,呼兰河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单调。。。。。。
论萧红《呼兰河传》的民俗描写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