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16
论《三国演义》的人物描写
[摘 要]《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方面并不是人们像传统观点认为的一样,而是历史事实基础上对各名著中的人物进行了全面的刻画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上,写尽了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又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发展变化所在,为我们研究中国古代小说的人物描写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 《三国演义》 人物塑造 心理活动
一、通过丰富具体的细节和心里活动对人物进行描写。
《三国演义》书中人物众多,叙事很庞大。但是其中有好几十个人物作者却写的栩栩如生,个性都很鲜明,在宏大的历史事件中展现出了人物各异的性格。其中在写人物的上场和人物的退场时,叙述的有条不紊,都能做到各有各的特点。作者在人物描写技法上用到了“背面陪衬 以宾衬主法”,主要表现在刻画人物的形象上,小说用次要人物渲染主要角色。人物描写虽然在配角上,但是实际着落点却在主角.《三国演义》在人物描写技法上也有所突破,在《失街亭》这回书中,作者用很大篇幅去描写诸葛亮犯了次大错误从而打了一次败仗,如:第二百八十回,《失街亭》描写三国时期蜀汉和曹魏为夺全国统治权进行的一次战争,故事叙述蜀国的诸葛亮,在盖州辅佐刘禅稳定南疆之后,于公元227年派兵祁山,北伐曹魏,以求统一中国,这就是“一出祁山”的战争故事,但这场战争却以失败告终。这场战争失败的最主要原因是由于诸葛亮任用马谡,丢失了战略要地---街亭。正是描写街亭的失守和全军的败退,到后来出现惊人事件“空城计”而出奇制胜。当人们读完之后,却感觉诸葛亮的形象不仅没有损伤,反而显得更加的真实和高大,原因所在就是作者采取了欲扬先抑的人物描写手法。最终目的是对诸葛亮进行更大的“扬”,这种艺术处理,虽然描写了人物的缺点,但是却不损伤主角的基本形象,进一步刻画了人物的正面性格,从而对人物进行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