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518
浅谈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区别
[摘 要] 目前,国际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发展迅猛,教育形式严峻,以应试教育为主的“老一套”教育模式也无法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尽快实行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从而,推动国家社会的快速、平稳、健康发展。建国以来,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从1949年至1979年,为偏重掌握基础知识与形成基本技能阶段。第二阶段大致从1979年至1982年,为强调智力阶段,即强调发展智力与培养能力。第三阶段大致从1983年至1989年,为重视非智力因素阶段,并把非智力因素与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结合起来。第四阶段大约从80年代未90年代初开始,为加强素质教育阶段,即从根本上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这个阶段现在正处于全面转轨的攻坚阶段。
[关键词] 教育 应试 素质 区别
什么是素质?
一般来说,所谓“素质”,通常具有两个层面的涵义:第一种涵义是生理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人的遗传因素或天赋;第二种涵义是教育学实质也是社会学上的“素质”概念,主要指后天社会性的一面,认为素质是在先天某些因素的基础上,主要通过后天教育和环境影响而形成的一系列知识技能、行为习惯、文化涵养、品质特点的综合。人的素质是指人的发展总水平,是人的诸种属性的综合,是由各种品质构成的整体结构。先天获得的遗传素质是后天形成基本品质的物质前提,而后天的环境与教育则是先天遗传素质能否发展的条件。提倡素质教育就是要使每一 名学生先天获得遗传素质得以充分的发展,同时使他们获得当今社会所需要的各种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