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233
错误与文学之美
[摘 要]:文学作品中的“错误”(或是作者笔误,或是作品主人公本身的错误行为)常有以奇胜正的功效和动人的美丽,笔者以为由距离美、缺陷美和追求美、善、真情等美好事物所致。
[关键词]错误、美、真、善
人谁无过?如果过而能改,则善莫大焉。但文学作品中出现的一些错误(这里的错误指有意或无意间出现的有悖于客观实际的一种结果,比如误会、错觉、误解、误记乃至笔误等等),却常常有一些出人意表的效果和一种特别动人的美丽。
传说,乾隆皇帝命大学士纪晓岚抄写王之焕的《凉州词》(一):“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学士不经意漏抄了一个“间”字,眼看欺君之罪从天而降,他灵机一动,说并非抄王的原诗,而是新写的一首词作:“黄河远上,白云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虽有狡辩之嫌,却也独出心裁,而且,在押韵、词意、语法结构和意境上也的确有别于王之焕的原诗。于原诗的舒缓雅正相比,显得更为紧凑峭拔。乾隆嘉许他的机巧,于是免了他的罪过。
明朝成亲王赵尚德不谙诗文。偶尔在群臣聚会时赋《暮春即景》诗,起句即错:“柳絮飞来片片红”,完全不通物性,几乎无法挽救。幸亏广东才子伦文叙将错就错,说是“藏头露尾格”,并代作全诗:“廿四楼台廿四风,孤帆无恙到江东,夕阳映入桃花坞,柳絮飞来片片红”。借夕阳的红霞和桃花的秀色,将风中柳絮点缀成片片绯红,出奇制胜,反而成为绝妙好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