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222
论“两个”诸葛亮形象的统一
[摘 要]:1、诸葛亮一生为后世留下了丰富的精神遗产,这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宝贵财富,是支撑我们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历久不衰、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2、诸葛亮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远远超过许多对推动历史前进起过重大作用的历史人物。分析形成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就必须看到中国传统文化中道德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诸葛亮受到后人敬仰,正在于他的道德品质的高尚和人格的伟大。3、“两个”诸葛亮形象是有机统一的。
[关键词]:诸葛亮 中国传统文化思想 “两个”形象的统一
一
作为历史人物诸葛亮虽然没有给后世留下一部完整的论著,但纵观他的言与行,我们可以发现他的所作所为丰富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文化。
东汉末年,诸侯蜂涌而起打破了汉朝一统天下的局面,各种思想文化思潮又如春秋战国时代一样重新活跃起来,这为青年诸葛亮博学广采诸子百家文化典籍,汲取不同类型的文化营养提供了契机。公元194年,诸葛亮来到相对安定的襄阳(荆州的首府),此时的荆州在刘表治理下,人民丰衣足食,私学兴盛,思想开放。诸葛亮师从名师,加之他天资聪颖勤奋,能够审时度势,成为“识时务”的俊杰。因此刘备三顾茅庐时,诸葛亮能抛出扭定乾坤的《隆中对》。这不仅定下了后来三国鼎立的发展思路,而且为刘备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孔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真乃万古之人不及也!”(《三国演义》)
诸葛亮在隆中时,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他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见,他深受管仲和《管子》思想的影响。这段名言实际上直接从《管子·心术》篇汲取而来。他在治理蜀国时,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本末并重”,工商并举,发展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