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846
审美探究——语文教学人文教育目标
[摘 要]美,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源,教师应该着力启发学生运用真实的生活体验,引导感知、领悟作品中蕴含的富有再现力的文字,激发学生审美的阅读需求,使语文课堂成为发现、鉴赏、领悟美的审美过程。
[关键词]意境 人性 语言 结构
孔子曰:“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他深刻地揭示了作品美在感化人心、陶冶情感上的巨大功能。新课程标准要求“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着眼开提高学生的文化品质和审美情趣,是语文学科进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话题。
美,文学作品的生命之源。审美的首要任务是对文学作品中蕴含美的思想内涵的挖掘。文学作品美的内涵包含十分广泛的内容:其一为意境之美。吴均《与朱元思书》一文描绘富春江美景“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以清澈、湍急为著,“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观无碍,激湍甚箭,猛浪若奔。”再观山势险峻“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山水之秀美又兼好鸟相鸣,蝉声、猿啼伴于耳畔,置身其中,何等惬意?再看《桃花源记》中陶渊明笔下世外桃源置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环境之中,桃源里“土地平旷,屋舍俨然,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髻,并怡然自乐。”人们安居乐业,衣食无忧的生活境地与世间兵祸连结的现实形成强烈的反差,寄托陶渊明对自良其力、安逸幸福生活的理理世外桃源的向往和追求。李白诗《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很好的体现了诗的意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