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65
《一部“史诗”-论杜甫诗学思想》
[摘 要]杜甫诗学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他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他嫉恶如仇,对朝廷的腐败、社会生活中的黑暗现象都给予批评和揭露。他同情人民,甚至幻想着为解救人民的苦难甘愿做自我牺牲。所以他的诗歌创作,始终贯穿着忧国忧民这条主线,由此可见杜甫的伟大。他的诗具有丰富的社会内容、强烈的时代色彩和鲜明的政治倾向,真实深刻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一个历史时代政治时事和广阔的社会生活画面,因而被称为一代“诗史”。杜诗风格,基本上是“沉郁顿挫”,语言和篇章结构又富于变化,讲求炼字炼句。
[关键词]儒家思想 忧国忧民 忠君爱国 仁爱精神
一、对人民的深刻同情。反映人民的痛苦生活,大胆表达人民的思想和要求
杜甫是伟大的写实诗人,他的作品中既有深刻的现实生活的内容,大气磅礴地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和社会面貌,同时也以大量的抒情诗塑造了一个忧国忧民、深沉执著、百折不回的积极入世的老儒形象,这就是杜甫自己,但他不是迂阔的腐儒,而是具有多面的性格。以其长安时期的作品为例,他说“凭陵大叫呼五白,袒跣不肯成枭庐”(《今夕行》),诗人赤膊光脚,绕床大呼大叫,这里所表现的是一个疯狂的赌徒的形象;“儒术于我有何哉,孔丘盗跖俱尘埃”(《醉时歌》),这是杜甫酒后狂言的形象;“头白眼暗坐有胝,肉黄皮皱命如线”(《病后过王倚饮赠歌》),这是贫病交加、几成饿殍的杜甫形象;“高标跨苍穹,烈风无时休。自非旷士怀,登兹翻百忧”(《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这是杜甫登高临远忧国忧民的形象。通读杜甫全部诗作后,我们更能感受到一个有性格、有感情、血肉丰满的杜甫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