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687
论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提 要]元代戏剧大师王实甫的《西厢记》为了宣扬“永老无别离,万古常完聚,愿普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这一主题,运用各种艺术手段,使作品形成了所谓“花间美人”的艺术风格。它代表了中国古代戏曲“文采派”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作品里描写的崔张爱情故事简直是家喻户晓,无人不知,而作品的风格,尤其是它那璀灿优美的语言,更令历代各阶层人土,包括自视甚高的历代文人墨客都为之扼腕赞叹不已。正是由于这部作品的出现,作者王实甫当之无愧地成为我国古代一位杰出的语言大师。本文就《西厢记》里所体现出来的这种语言特色试为论述二三,管窥之见,浅陋在所难免。
[关键词] 西厢记的语言特色 诗情画意 丰富性
《西厢记》是元代戏剧的高峰之作,其的杰出成就在于它的思想性不是用说教、宣讲的方式表现的,而是借艺术的双翅翱翔起飞。
一、《西厢记》语言的诗情画意 《西厢记》在古典戏曲中是最富有诗情画意的。它的每一折戏就是一首抒情诗,一幅风景画,给人以高度的美感享受。《西厢记》的人物总是在画境中抒发着诗情,美丽动人,艺术格调甚高。《西厢记》堪称文采派的典范,这部作品在语言上几乎是完美无缺的,其文辞之华丽、故事之曲折、文笔之细腻、人物之传神均属一流。“文辞华丽”是《西厢记》语言的特色,这种语言特色是形成剧本“花间美人”风格的重[赚煞]饿眼望将穿,馋口涎空咽,空着我透骨髓相思病染,怎当她临去秋波那一转。休道是小生,便是铁石人也。这些绝妙好词,在《西厢记》里面俯拾皆是,真是美不胜收。正是这些的特色语言,使《西厢记》处处洋溢着诗情画意的气氛,成为一部百代称誉的诗剧。以第一本第三折《联吟》为例,我们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