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027
道是无情却有情——如何对小学生实施品德教育
〔摘要〕:本文按可行性原则,从道德品质包含的几个心理因素入手,对小学生进行精雕细刻,使学生思想不断升华,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效果明显。
〔关键词〕:小学生 品德教育
品德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实施思想品德雕塑和道德行为训练。任何道德品质都包含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行为和道德意志等基本的心理因素。小学教育必须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把方向性和时代性结合起来,按可行性原则把思想教育分解渗透到每个教育环节和具体目标之中,用无限的爱心和耐心对学生进行精雕细刻,使道德品质的几种心理因素的到相应的发展,才能形成学生较稳固的道德品质。
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道德观念的形成是由道德知识的掌握、道德信念的形成和道德评价能力的发展等构成的。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呢?
1、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向学生传授道德知识。由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对道德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往往局限于直观、肤浅之中,如:他们把学生中吊儿郎当行为误认为是“聪明”,把无理取闹、打架斗殴的人称之为“勇敢”,对此,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身边的琐事开始,真对具体的事件来学习有关的道德知识,识别好坏,分清正误。如:教他们懂文明、讲礼貌,可教他们从向师长问好,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做起。教他们助人为乐,可先让他们帮助本班,本宿舍的同学提水,打扫室内卫生,然后帮助低年级的同学洗衣服,进而能帮助不相识的人做好事等等,这样使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