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785
物物而不物于物——赏《卜算子》论苏轼咏物词的艺术特色
据《东坡乐府》统计,苏轼咏物词约有二十余首,占它全部词作的近1/10,在同时代文人中,苏轼是创作咏物词较多的一位。
苏轼咏物词在内容上的最大特色是,糅政治感慨、身世遭遇于咏物,寄意遥深,开拓了前人未有的容量和深度。以下我将从苏轼咏物背景、咏物词作举例、咏物艺术特色等几方面进行论述。
一、仕途坎坷,咏物寄情
苏轼一生,饱经政治风险,仕途坎坷。他年轻时,“奋厉有当世志”,有“笔头千字,胸中万卷,致君尧舜,此事何难”的抱负不幸的是,他踏入仕途不久,就被卷入新旧党争的政治风波。更为不幸的是,新旧两党各对他不满和仇视,各各把他当作是排斥的对象,尤其到了后来,党争由原来的施政方针、方式之争,变为野心家、政客们排斥异己、攫取权力的工具,使苏轼更是成为这种权力之争的牲牺品。腐败黑暗的政治现状使他一生不但不得施展才能抱负,反而屡罹祸难,愈贬愈远。
苏轼的创作主张,又决定了他必然将种种不平形诸笔墨。他认为:“为文者,非能为之者为工,乃不能不为之者为工敢……凡耳目之所接者,杂然有触于中,而发于咏叹。”又说:“吾平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自谓世间乐事无逾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