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229
意象与意境的比较
[摘要]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意象与意境是根本,它们共同创造了中国古代文学的艺术美。意象是物象与情意的融和;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通过意象与意境的比较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我国古代文学。
[关键词] 意象 意境
中国古代文学是一个富有内涵的艺术宝库,使人为之迷醉。
感情是文学的根本,正是因为这样,文学作品才能吸引和打动人,没有感情是写不出动人的作品的.作为构成古代文学的基本单位――意象,起着一个很大的作用。“意象”这一术语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所谓“意象”,就是在知觉基础上形成的,渗透着作者主观感受的客观事物的影像。这种影像可以在头脑中的直接复观,也可以经过作者的加工。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意境指文艺作品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景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意象的组合便构成了意境,境生于象而超乎象,他们之间存在着递进,提高、综合的关系。意境是我国古代文学的审美核心,是探究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和关键。
意象一词是中国古代文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意象与美有着不解之缘,具有美的意象的诗,才能给读者以美感。能否创造出新颖独特的美的意象,是衡量诗歌成功与否的标志之一、意象的形成主要用赋、比、兴这三种方法,但只有用那些表面极不相关而实际又有联系的事物的意象或比喻,才能准确、有效地表现自己,根据这个原则产生的意象才能有惊人的离奇、新鲜和惊人的准确。这也就涉及诗歌所选定的意象与它所象征的意义之间的融合问题。意象与意义常常不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