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54
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
[摘要]本文通过对《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仁义”中有“虚伪”,“雄才大略”中有“个人意气”这一矛盾性格的揭示,认识人物形象复杂性,从而为今后运用多种手段分析和塑造各种人物形象提供借鉴。
[关键词]历史小说 人物形象 刘备 复杂性
《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由元末明初的罗贯中创作的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自从其问世以来,就以其宏大的结构、清晰的脉络、精彩的战略战术描写以及“言不甚深、语不甚俗”的语言运用艺术博得人们的喜爱。而其中的诸多人物形象的描写也随即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段启明先生就认为“在作者笔下,刘备是一个典型的仁明君主,他为人的宗旨是‘宁死不为负义之事。’”而鲁迅先生则认为,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人物描写的明显的败笔,因为它“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长厚而似伪,”[鲁迅:(《中国小说史略》,转引自《中国古代文学史长编·元明清卷》350页,郭预衡主编,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1版))。]。其实这些都只是看到了问题的一个方面。德国学者卡西尔认为:“人之为人的特征就在于他的本性的丰富性,微妙性、多样性和多面性。因此,数学绝不可能成为一个人的学说,一个哲学人类学的工具。把人说成仿佛也是一个几何学的命题,这是荒谬的。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正是矛盾,人根本没有‘本性’——没有单一的或同质的存在。人是存在与非存在的奇怪的混合物,他的位置在这对立的两极之间。”[卡西尔:《人论》,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年版,第15至16页。]如果我们据此理论对作品加以仔细分析,就不难发现,刘备的形象是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和多面性的。而这种丰满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试论《三国志通俗演义》中的刘备形象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