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576
“被”词义演变
[摘要]:“被”字的词义演变的过程呈现出词义的虚化及词义的状态化两大特点,本文拟结合语料论证“被”字的词义演变的过程的词义虚化及词义的状态化的问题。
[关键词]:“被”字;词义虚化;词义状态化;
“被”.《说文解字》释:“寝衣也,长一身有半。从衣,皮声。”“被”在汉语里最初是以名词的身份出现的指“被子”。如宋玉《招魂》“翡翠珠被,烂齐光此”,.这个义项一自沿用至今。“被”由名词“被子”的意义引申为动词的“覆盖”义.,如阮籍《咏怀》“霜被野草”。“被”由动词的“覆盖”义再引申出动词的“施及”义,如《尚书·尧典》“光被四表”。“被”由动词的“施及”义再引申为动词的“蒙受、遭受”义,如《墨子·尚贤中》“下施之万民,万民被其利”,《汉书·赵充国传》“身被二十余创”。至战国以来,动词的“被”后一直跟的都是一个名词,即“被+名词(N)”,直至到了战国末期“被+动词(V)”的格式才出现,如《韩非子·五蠢》》“令兄弟被侵……知友被辱”中的“被侵、被辱”,《战国策·齐策》“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中的“被攻”。“被”由动词的“蒙受、遭受”义引申出表示“被动”的处置表达式,它的出现最迟不会超过东汉末年。如东汉末年的蔡已《被收时表》“臣被尚书召问”使用的就是这种表达式。这种表达式的特点是.施动名词(N2)可以插入“被+V"之间,受动的名词N1(意念上的宾语)提前放在主语的位置上呈现出“N1+被+N2+V的格式。这种格式在汉语里被称为“被字句”。本文主要结合语料论证“被”字的词义演变的过程的词义虚化及词义的状态化特征。
“被”词义演变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