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532
“五四”后《诗经》分类的探究
[摘 要] 探究了郑振铎、刘大杰、鲁洪生、骆玉明等学者在研究中根据自己对《诗经》的理解和分类标准对其进行的分类。接着进一步探讨了在“五四”以后,《诗经》分类一改过去的音乐分类法,而从内容上进行了重新分类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诗研究者的思想在“五四”时期受到了一次大的洗礼。此外,还探讨了“文学”的新定义,把文学从经学,史学,哲学中分离出来,作为独立的学科。我们应该学会抛开旧说,从主观精神、人文精神出发,以科学的态度重拾《诗经》,从而将《诗经》的文学研究推至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关键词] 《诗经》分类 文学定义
由于“五四”之后思想的解放,众学者对《诗经》的分类一改过去的音乐分类法,而从内容上进行了重新分类,并且对“文学”进行了重新定义,实现了现中国的文学观念由模糊到清晰,从经学到文学的转变。
一九三二年,郑振铎在《插图本中国文学史》[ 《图本中国文学史》上册,北京出版社,1999年,1版1印]首次抛开旧说,以“他们的真实性质与本相”对《诗经》从内容上进行了分类:1.诗人创作:经郑振铎先生考证,有如下几首:尹吉甫的《大雅·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前凡伯的《大雅·板》,后凡伯的《大雅·瞻仰》、《召旻》、家父的《小雅·节南山》,寺人孟子的《小雅·巷伯》,周大夫所作的《小雅·正月》、《十月之交》。2.民间歌谣:分恋歌,如:《邶风·静女》、《王风·中谷有蓷》、《郑风·将仲子》;结婚歌,如《周南·桃夭》、《召南·鹊巢》;悼歌及颂贺歌,如《小雅·蓼莪》、
“五四”后《诗经》分类的探究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