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481
论《水浒》的忠义观
[摘 要]《水浒传》原名《忠义水浒传》,“忠”和“义”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整部《水浒传》不仅冠之以“忠义”,亦贯之以“忠义”。《水浒传》的忠义思想是通过不同人物表现出来的。从中我们既可以看到宋江对朝廷和大宋皇帝的忠,也可以看到梁山好汉仗义疏财,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英雄义气。他们的忠义观念具有时代的局限性,我们要批判地吸收。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 局限性 现实意义
忠”与“义”在先秦之前是两个独立的概念。《说文解字》对忠的解释是“忠者,敬也,从心中声。”忠的含义大致是指主体内在的虔敬之心,根据《论语》、《孟子》等书的记载,忠的比较早的含义主要是两层:一是指对他人尽心尽力的精神。如:“为人谋而不忠乎?”【1】二“教人以善谓之忠”【2】是指臣对君、对国要尽心负责的道德,如:“臣事君以忠。”【3】后来“忠”发展成为只属于君臣之间的伦理关系,在封建君主时代,忠是一切社会品德中最高品德,一切社会义务中的中心义务。“义”属于朋友一伦,它是与利相对的,是处理同类人之间相互对待的道德规范。“义”还有另一层意思是行为的适宜和恰当。《说文解字》解释说:“义者,宜也”。义,指的是办事正确,几乎包括处理一切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的问题。《水浒传》,又称《忠义水浒传》,“忠”和“义”是作品的核心思想,整部《水浒传》不仅冠之以“忠义”,亦贯之以“忠义”。
论《水浒》的忠义观相关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