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842
论清代文人竹枝词的题材内容特点
摘要:清代的文人竹枝词空前繁荣,并且呈现出鲜明的时代个性。在题材内容方面多以咏风土、讽时尚为主,常常能以诗补史,以诗评艺。
关键词:竹枝词;清代;题材内容;特点
竹枝词,亦称竹枝歌、竹枝曲、竹歌,原是我国古代巴楚一带的民歌,因歌者手持竹枝而得名,常用于迎神赛会、祭祀婚嫁等场合。隋唐时在民间很流行,唐代刘禹锡、皇甫松、白居易使竹枝词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到了宋代,文人采写竹枝词的逐渐增多,许多大诗人如苏轼、黄庭坚、杨万里等都有不少竹枝词传世。而元末杨维桢《西湖竹枝词》的问世,则标志着文人竹枝词的繁荣,但真正将竹枝词创作达到顶峰的则是清代文人。文人竹枝词有七言二句体、五言四句体、七言四句体三种类型。清代竹枝词数量之多、传唱之盛、流域之广,前所未有。特别是清代竹枝词在题材内容方面呈现出自己鲜明的个性。
虽然历代竹枝词的题材内容都离不开爱情和民俗,但在各个朝代的倾向重点却总是有所不同,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地筛选扬弃,拓展完善。而清代竹枝词的在题材内容方面呈现出以下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