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65
试论高适、岑参边塞诗的异同
摘要:高适和岑参是盛唐边塞诗派的代表人物。本文主要从内容、风格、形式上论述了他们诗的相同点,在思想内容、表现手法、语言风格及艺术样式等方面论述了他们诗的不同。让我们可以更深地了解这两位诗人在边塞诗上的异同。
关键词: 高适 岑参 边塞诗 异同
一、高适、岑参在边塞诗上的相同点
诗是最能代表唐代文学的,它在盛唐达到繁荣的顶峰。在盛唐诗歌中,除山水、田园等传统题材外,边塞诗更能集中体现盛唐诗歌的特色。以高适、岑参等诗人为代表的“边塞诗派”虽没有共同的旗帜,共同的组织,甚至没有统一的创作理论,但他们的诗作却具有某些共同的内容和艺术特色,在盛唐的诗苑里,丰富多彩的边塞诗就象一朵盛开的奇葩。
1、从内容上来看
二人都写作边塞诗。盛唐时期,唐玄宗倚恃强大国力,推行扩边政策,并每每给立有边功的将官以升迁的嘉奖,赴边立功成为报国和仕进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文人投笔从戎或秉笔入幕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高适曾有过三次出塞经历:开元二十年,北上幽蓟,希望投入信安王幕府,废然而退;天宝九载,以封丘尉身份送兵至蓟北;天宝十三载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岑参更是久佐戎幕: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为高适、岑参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高适现存诗歌240多首,以边塞诗成就为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