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2987
谈新课程下如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的扩展
[摘要] 《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互动生成的教学过程。理想的语文课堂是真实有效的师生互动生成的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文中从实现对文本、教师、学生的扩展来阐述新课标下如何实现课堂教学的扩展。
[关键词] 扩展 教师 学生 文本
阅读是一种个性化的解读过程,学生完全可以依据自己的“阅读期待”,对课文产生认同、共鸣,或进行质疑、批判。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作为一个引导者,如果能够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去发现这些智慧的火花,再通过自己的引导,抓住课堂上学生生成的独特感受蓄意诱发,促成放大,去“扇风”、“点火”,星星之火,必将成燎原之势。
学习《劈山救母》一课,师生共同沉浸在神话故事所创设的美好情境中。这时,平时思维活跃的硕硕举手了,我示意他站起来,“老师,我认为课文插图画得不对,从图上一点儿也看不出来母子重缝后百感交集的动人场面。”他的发言让我眼睛一亮,我意识到这是一个绝好的生成性资源。没等我开口,下面已是附和声一片,他的发言赢得了不少同学的赞同。学生思维的火花已被点燃。于是我又适时地添了一把柴:“同学们,硕硕说得在理,咱们一起来研究一下,你认为这插图该怎么画?”还是硕硕迫不及待地举起了手,看来他已考虑成熟:“老师,我认为母亲的眼角应该画上眼泪,这样更能体现出母亲当时高兴以及疼爱的感受。” “老师,我补充。”班上的小画家举手了,“画上的沉香应该满身都是泥土,身上的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