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83
文学上的特殊族群——志怪小说中异类女性形象的变迁
内容提要:中国的志怪小说中,塑造了一系列的异类女性的形象,这些形象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丰满的过程。虽然,各个时期有所传承,但总的来说,还是以变迁为主要形态。异类女性形象从汉以前异形到人形的转变,至六朝时期的无情化与诱惑者,到唐宋明是的人性化人情化,再至清朝的人化和个性化,经历漫长的两千年的变迁,终至圆满。 关键字:异类女性形象 无情化 人性化 个性化 志怪,语出《庄子·逍遥游》“齐谐者,志怪者也”,这个“齐谐”,据考证为人名,《释文》对“志怪”的解释是这样的:“志,记也;怪,异事也。”那么,“志怪”,即关于怪异物事的记载。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和《汲冢琐语》均以简单的文字记录异闻,小说的因素较淡薄。此后,秦汉时盛行神仙之说,魏晋南北朝则流行佛道二教,加以文学的进步,志怪小说终于兴盛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在接下来的1500多年的发展史中,时有佳作产生,至清《聊斋志异》而达全盛。而其中所描写的异类女性作为文学上一个特殊的族群,其形象亦经历了一个传承和变迁的过程。﹙一﹚从异形到人形 说志怪小说要从“准志怪小说”说起,《山海经》是这类小说的代表。据考查,它当是东周到汉初的一些无名氏根据口头传说或臆想陆续写成的。《山海经》是一种图解,内容支离破碎,很少情节完整的故事,但它保存的神话资源最古最多,被称为“古今语怪之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