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03
真实的英雄——曹操
[摘要]曹操,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具有复杂的形象,除缘于其处在一个复杂的环境中外,还源于其复杂的性格。曹操在历史政治上具有二重性。他在战乱不已的社会里,使农民恢复和发展了生产,稳定了社会秩序,巩固了北方边防,保障了人民生活,为北方进而统一全国,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他在军事上无论实践还是理论,都做出了自己特殊贡献,至于在文学方面,他既是开一代新诗风的领袖,又是改造文章的祖师。在文学史上占有主要地位。但是另一方面,他也有不少错误甚至罪过。那就是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地主阶级政治家的本质。也由于文学作品《三国演义》的成功,错误的引导了人们对曹操的认识,更多的看到的是曹操奸诈、凶残的一面,而忽视了他温顺、大度、豪迈的另一面。 [关键词] 二重性 奸雄 差异 英雄
曹操(155~220),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谯(今安徽亳县人)。东汉末年,在镇压黄巾起义军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占据兖州,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份,编为“青州兵”。中平六年(189),因董卓专权,逃离洛阳,至陈留(今河南开封东南),散家财,聚兵5000人,与袁绍为首的东关州郡军一起讨伐董卓。初平三年(192),青州黄巾起义军攻入兖州,杀刺史刘岱,州吏拥曹操领兖州牧,率兵打败黄巾军30余万,收其精锐为部下,号青州兵。在随后几年的兼并战争中,表现出杰出才能,逐渐壮大成一支与袁绍相对抗的力量。建安五年(200 )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10万大军,并陆续攻占原属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十二年,又消灭曾收留袁绍二子、以辽西柳城(今辽宁朝阳西南)为根据地的乌桓势力,基本统一北方。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