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28
浅谈“阿Q”形象
[摘要]:《阿Q正传》成功塑造了一个典型的形象——阿Q,作者在他身上影射出了中国民族的一系列典型特点:精神胜利法;善于投机;卑怯;夸大狂与自尊癖等民族的劣根性。
[关键词]:《阿Q正传》精神胜利法 民族劣根性
鲁迅先生是中国新文学的奠基人,一生著作颇丰。其驾驭文字的功力和独特的创作手法值得我们去研究,去学习。众所周知《阿Q正传》不仅是鲁迅最优秀的小说,也是中国现代文学上最杰出的小说。小说集中塑造了一个充满精神胜利的阿Q形象,这一形象不仅高度概括了辛亥革命时期落后农民的共同特征,而且概括了当时整个中国人的某些人性弱点,揭示了国民的劣根性。无论从艺术概括的深度和广度来说,阿Q这一形象都是高居于中国现代文学的一切形象之上的。另一方面,其塑造形象的方法也是相当高明的,其精当的环境描绘,精彩的对话描写,深刻逼真的心理表现,冷峻峭拔、含蓄精练又饱含讽刺的语言都让人赞叹。可以说,《阿Q正传》已经成为后人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它的很多方面都是今人学习的一个典范。
我认为《阿Q正传》所影射出的中国民族的劣根性,种类虽多,可概括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点:
一、精神胜利法
阿Q,上无片瓦,下无寸土,孤苦伶仃地寄住在土谷祠里,只靠给人家打短工来维持生计。在他身上,最显著的特点是“精神胜利法”:自甘屈辱,自甘轻贱,而又自我解嘲,自我陶醉。他的“精神胜利法”在那个时代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不仅是阿Q这样的下层农民所特有的,也反映出某些国民性胜利法,由来已久了。小到邻里生气,大到两国交战,这方法便被充分的利用。历史上有许多例子。如樊增祥《彩云曲》叙及英后维多利亚有言道:“和河上蛟龙尽外孙, 虏中鹦鹉称天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