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99
简论戏剧《茶馆》的艺术特色
内容摘要:老舍的戏剧《茶馆》戏剧打破陈规,没有统一的事件,形散神不散,靠人物取胜而不靠“剧情”取胜。结构形势别具一格,时代气氛足,生活气息浓,民族色彩浓,语言精炼。以极其普通的日常口语将他们的身份、性格展现出来;具有浓厚的北京口语的地方特征;剧中人物的对话常常十分简短,却在浓缩的语言中包含丰富的内容,三言二语便能写出一个人物的性格特征,勾画出一幅幅生动的人物形象,充分反映了清朝末年至国民党统治时期近五十年的历史变迁,深刻表现了“埋葬三个时代”的主题。
关键词:《茶馆》 结构 语言 人物形象
一、老舍及及其作品《茶馆》简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1917年北京师范学校文档后曾任小学校长、中学语文教员等职。“五四”运动后开始文学创作。1924年赴英国,在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中文讲师。1930年回国任齐鲁大学、山东大学教授。1946年赴美讲学,1949年底回国。解放后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等职。1951年获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的“人民艺术家”称号。他的创作成就是多方面的,作品数量也很多。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二马》、《骆驼样子》、《离婚》、《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月牙儿》等。戏剧有《龙须沟》、《方珍珠》、《茶馆》等。他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著名作家。1957年发表并演出的《茶馆》,代表了老舍戏剧创作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