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82
浅谈苏轼的艺术创造论
[摘要] 苏轼的功绩超越了同时代的作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被后人称为“雄视百代”,成为效法的榜样。苏轼作为宋代文艺理论创新的探索者,扬弃前辈观点,以自己丰厚的艺术创作为根基,提出了一系列卓有建树的苏门文艺见解,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影响了身后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的观念和实践,为后代的文化理论家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创作主旨论 创造的审美追求 创作心境论 创作灵感论
在中国古代文论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苏轼是举足轻重的一家,其承前启后的贡献和影响同他的大量诗、文、书、画创作一样,在中国古代文坛上占据重要的地位。苏轼的一生是“一肚子不合时宜”的一生,政治抱负远大却屡次遭贬,漂泊颠沛,这种人生际遇,使苏轼的思想较为复杂,儒、释、道都对他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苏轼的思想表现出吐纳百川、开阔放达、自由逸适的特点,在宋代文坛上独树一帜。他还具有成熟的、进步的文艺观,为后代的文化理论家提供了借鉴。下面我们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认识苏轼的艺术创造论。
一、“有为而作”的创造主旨论
苏轼在《题柳子厚诗》中提出,“诗需有为而作”,即“有意于济世之实用”。又在《亮绎先生诗集序》中引用苏询赞美凫绎先生的话说:“先生之诗文,皆有为而作。精悍确苦,言必中当世之过。凿凿乎如五谷必可以疗饥,断断乎,如药食必可以伐病。其游谈以为高,枝词以为美者,先生无一言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