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778
皴染与意密相生 本色和藻饰互补 ——管窥《红楼梦》语言艺术
[摘要]《红楼梦》精湛的语言艺术令人叹为观止。他在现代成功小说作品以“写心”为普遍特征的过渡时期,语言有长足的跨越:叙述时运用大故事中套小故事的记叙方式,形成独特的网状结构。人物对话语言“意密”,以少胜多,耐人寻味。语言多为活化了的古典文学语言精华,而少无味俚语。人物语言极富个性化,且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关键词]管窥 《红楼梦》 语言艺术
《红楼梦》是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不少文人学士穷毕生精力从各个方面研究,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我作为一名函授学员,水平有限,对象《红楼梦》这样的鸿篇巨制,不敢妄言全面探讨,只想对其语言艺术的内在规律和深厚的意蕴,试图从美学的角度,谈谈自己的学习心得和体会。
中国古代白话体小说源于说书人的话本,为了便于说书人的表达,话本的作者将说书人设定为一个全知全能的故事叙述者。总的特点是偏重于事件的叙述而较少描写,就叙述而言无细腻之笔,多粗笔勾勒;人物的心理描写多以人物口中之言显现,无大段长篇的心理分析。这样的语体特点使作品语言简洁而不枝不蔓,明快而少晦涩,有阳刚之美而无阴柔之气,但是这种写法很难揭示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的成长历程;对人物内心的复杂性,性格的丰富性展示不够。往往显得性格特征比较单一,比较稳定。有点近似戏曲中人物性格的程式化,脸谱化,不便于从更广阔的角度,更深层次上去艺术地展现生活,更丰满地塑造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