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3928
论《呼兰河传》的民俗特点
[内容摘要]萧红的《呼兰河传》第二章主要描写了呼兰河人的许多精神习俗。透过大规模的祭祀活动我们可以看出鬼神在人们心中的崇高地位;人与人之间交流的缺伐,正好民俗活动为人们交流创造了机会;透过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可以看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呼兰河人精神生活的匮乏;与作者写作时的处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家乡淳朴热闹生活的思念和希望家乡人走出麻木的精神生活的呼唤。
[关键词]《呼兰河传》 萧红 民俗 祭祀
《呼兰河传》第二章中描写了众多的精神习俗和生活习俗,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和四月十八娘娘庙大会等。在这些精神习俗之中,只有唱秧歌是为人过节,更多的都是为鬼神而搞的活动。这些习俗有很多特点,下面我就跳大神、野台子戏和盂兰会为例进行说明:
一、祭祀的规模很大
1.观众人数多。
跳大神的表演者并不多,只有大神和二神两人,可是围观者却众多。来得早的从门口进坐着;来晚的站着;再晚的从门口进不去,就跳墙头;跳不进来得就趴在墙头上看,把院子挤得满满的。街坊邻居全出动了,真是热闹,但比其野台子戏观众还是少了点。那场面真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不光是县城的人来了;接闺女唤女婿,把亲戚也都叫了来;还有很多自己来的乡下人,他们或赶马车、或赶牛车、或骡车、或驾驴车,他们晚上就睡在沙滩上。一连看了几天戏等回到乡下,都不知道看的是什么,也没听见唱的内容。除了听戏的做买卖的也来了,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