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362
《水浒传》的忠义思想
[摘 要] “忠义”思想作为中国儒家道德观念中的重要范畴,深深植根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体现在每一个中国人思想和行为的各个方面。“为君尽忠”包含着一种朴质的爱国思想和民本思想;“为人有义”则表现的的是一种社会道德规范。“忠义”思想也就成为儒家思想影响下的中华民族对个体人进行思想道德规范的一个基本准则。正因为如此,《水浒传》所反映的“忠义”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才会历经百年,一直为后人所称颂。
[关键词] 《水浒传》 忠义思想 历史背景 出场设置 宋江
一、特殊历史时代背景下的忠义思想
《水浒传》所写故事源于历史真实的宋江起义之事。《宋史》中的《徽宗本纪》、《张叔夜传》及其他一些史料曾提及,略谓徽宗宣和年间,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齐魏”,“转略十郡,官兵莫被撄其锋”,后被张叔夜设计招降。北宋末年,当腐败的朝廷无力抵抗外族入侵的时候,各地的“忠义军”风起云涌,朝廷亦不得不颁布了忠义巡社制度。历史上宋江起义的性质,有待于历史学家去慎重讨论,但它作为“街谈巷语”在民间流传,则越来越深地染上了“忠义”的色彩。龚开作《宋江三十六人赞》就称宋江“不假称王,而呼保义”。到《大宋宣和遗事》,“宋江为帅”等三十六人就是“广行忠义,殄不奸邪”的英雄。元代的“水浒戏”,普遍把宋江写得有别于方腊之流:“则俺那梁山泊上宋江,须不比那帮源洞里的方腊”,忠义堂上高搠杏黄旗一面,上写着“替天行道宋公明”,“梁山泊上多忠义”。从中可见《水浒传》故事原型人物宋江所弘扬的就是历来为后人所称道的“忠义”,从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