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范文的一部分,钻石会员可获取全部内容。 查看如何成为钻石会员
全文字数:4131
浅谈教学中的心理期待与学习后进生的转化——以语文教学为例
[摘要] 教师的期待,可以使学生产生积极学习的欲望,克服自卑感,提高自信心,形成对学习成绩的期待。它是激发学习非智力因素的重要手段,影响着学生个人行为的选择。在语文教学中恰当的运用心理期待的方式,可调动学习后进生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其转化。
[关键词] 心理期待 转化 首因效应 心理暗示
由于后进生缺点多、破坏性强、影响面广,长期以来,后进生一直是困扰着教师的一块心病,对教学产生一系列消极的影响,这种情况在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学校尤其明显。后进生由于本来基础不牢固,随着学科的增加及教学内容的不断深入,很多后进生会对学习望而生畏,久而久之,产生一些在品德、学习、纪律等方面暂时落后的学生就不可避免了。因此,我们应该积极地去面对。帮助每一个学生成才是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根本目的和共同愿望。那么,作为一位语文教师怎样通过心理期待促进学习后进生的转化呢?本文将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一、利用新生入学时的新环境的“首因效应”,形成师生的期待
首因效应是指最初接触到的信息所形成的印象对人们以后的行为活动和评价的影响,即所谓的“第一印象”。这种“先入为主”的现象,在教学中的作用甚为显著。从小学升入初中,学生学习和生活的环境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所面对的是陌生的老师和同学。此时,差生心理上有一种想要改变自己形象的迫切愿望,期待着新的老师和同学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己。老师如果抓住机会,因势利导,给差生以新的期待,将会使他们燃起希望的火把,提高前进的勇气。